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入德宏地区的另一个汉人朱孟震在其编纂的《西南夷风土志》里的记载与前面傣文献提到15、16世纪时南传佛教在傣族地区已发展到了高峰颇能相互印证。
《西南夷风土志》记载当地傣族“俗尚佛教,寺塔遍村落,且极壮丽,自缅甸以下,唯事佛诵经,凡有疾病视佛,以僧代之,或一年二年三年,募人为之。”
这说明在德宏傣族地区,16世纪时已全民信仰佛教,这与《泐史》记载的西双版纳地区的情形是一致的。
到清朝时,大概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由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地向其周边地区如思茅、景谷、普洱等地传播开来。
道光《普洱府志。人种志》便有此类记述:“缅和尚,宁洱、思茅、威远(今景谷)有之。以黄布缠头,仿佛喇嘛。所诵经皆蒲(贝)叶缅(傣)文....其饮食皆摆夷轮流供给。”
05 东南亚地区曾经信奉过大乘佛教
根据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的研究:“公元十一世纪以前,缅甸并没有南传佛教,但是信奉大乘佛教;特别是上缅甸拥有支配实力的阿里僧团,奉行的是密教”。
密教也称金刚乘,是从大乘佛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虽有所区别,但根本上还是区别于小乘佛教的。
而据黎道刚《泰国佛教史上的若干问题》:在公元八世纪,在泰国东北部就流行柬埔寨(真腊)金刚乘。而在后来的真腊国王阇耶跋七世时期(1181-1220?),金刚乘被奉为柬埔寨国教。
1297年周达观在柬埔寨所见,记载于《真腊风土记》的僧侣们的宗教仪式,和金刚乘密宗的教义如出一辙;同时,《真腊风土记》也记载有穿着黄袈裟的锡兰宗小乘佛教。
黎道刚在《泰国佛教史上的若干问题》又指出,十三世纪时,锡兰宗小乘佛教已经传到泰境,并且传入柬埔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泰国的佛教建筑同时受到大乘和小乘甚至婆罗门教的影响。
综上可以看出,大乘佛教在明朝以前存在并流行于东南亚国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同时期小乘佛教也是存在的。
至于先有婆罗门教的传入还是大小乘佛教的传播,抑或是傣泰民族何时到达中南半岛不是此文要讨论的问题。
06 南传佛教传入西双版纳
综合以上史料,我们对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传播历程做出如下结论:
公元10-12世纪,在西双版纳这边土地上生活着众多部落联盟,其中以孟高棉族群为主要部落联盟,他们控制着西双版纳主要区域。
在这一时期,偶尔会有几个僧人出没在村寨或田野,他们试图口述传播一些佛教的思想。但是由于本地各部落联盟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十分抵制外来思想。这些僧人只得在野外搭建草房,或者说简易寺庙,被称作山和尚。
12世纪末,傣族首领叭真从外地进入西双版纳,他联合本地的其他傣族部落打败孟高棉人的部落联盟,建立勐泐王国。
所谓的勐泐王国,依旧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但这个时候傣族首领叭真是盟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