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几位专家意见,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时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明代以前和明代以后。
03 关于宗教传入概念的界定与傣文史料
我们所谓宗教传入西双版纳地区应该是南传佛教这一宗派的传入,从传入版纳傣族群众中,并被广泛的信奉,标志着宗教传入的完成。
而不是零星的传教者和孤立的宗教建筑进入这一地区等同于宗教传入的年代。
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勐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南传佛教在这一地区已经广泛传播。
在这一时期傣文还没有产生文字(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西双版纳老傣文产生的年代在13世纪左右,目前还没有发现13世纪以前的傣文古籍),后世傣文关于南传佛教的记载或追述缺乏其他资料及实物支撑,其准确定有待考证。
傣文资料记载的传说中,佛教很早就传入傣族地区。然据元代《马可波罗行纪》:金齿州即瑞丽地区“彼等无字母,亦无文字”;“其俗不祀先,不奉佛,亦无僧道”。即在13世纪前后,傣族仍为祖先崇拜时期。
《泐史》详细记载南传佛教影响的是西双版纳第十二代召片领三玻泐傣即位时( 公元1457年)的情景说:“ 推选既定,人们群诣佛寺,面对佛像、佛经、住持三个佛主代表者宣誓,并将哲词铭镌寺中。”
《泐史》还载:“ 公元1569年,缅王以公主嫡阿钪妻宣慰使,称曰金莲王后...腊历九三二年(公元1570年)庚午,金莲后生一子,取名刀糯猛,后并主建大佛寺一所...名金莲寺。”
由此可知在15、16世纪,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已成为全民性的信仰,其影响力亦已达到高峰。
04 汉文文献资料
汉文文献中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何时传人云南傣族地区没有确切的记载,且资料较少,其中当属明初钱古训、李思聪所著的《百夷传》最为重要。
李、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派遣,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出使麓川及缅国,曾亲自到过德宏傣族地区和缅甸。
二人回南京后,将在麓川的见闻写成书,呈送朱元璋,即为《百夷传》。其中对傣族有这样的记述:“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则用妇人祝于尸前,诸亲戚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百数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尸...民家无祀先奉佛者。小百夷风俗颇同。夷人无阴阳、医卜、僧道之流,事无大小,皆以鸡骨占凶吉。”
也就是说,在14世纪初期,“大百夷”(今德宏傣族)、“小百夷”(今西双版纳傣族)民间尚未普及佛教。这显然与傣文文献的记述有矛盾。
那么《百夷传》的记述是否有错呢?《百夷传》又证实:“缅人有为僧者, 以黄布为袈裟,担右手,戒行极精,午后不饮食”,这是南传佛教的典型特征。
也就是说,李、钱二人确实见过南传佛教的僧人,(只是这些僧人为缅甸人而不是今德宏、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
如果有人对马可波罗关于13世纪德宏地区傣族的记载存疑的话,14世纪初期,真正深入傣族地区的李思聪、钱古训在《百夷传》所描述内容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