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所看到的古镇,我也喜欢,那都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被附加上去、重新定义的。古镇热,让原先有过的或不曾有过的都拿过来重新规划布置,残砖朽木都是宝贝。
就连路面的旧石板,也是从外面买来的,越旧越好,王店有个朱小观,就是专做这个生意的,他可以重新树起一桩房,可以搬来一座桥。所以人们看到的,约等于横店的影视城。
古镇老街的记忆是断代的,我不让眼前的景色迷惑了我的记忆。有人读到木心写的从前慢,邮差慢,顿觉浪漫而有意境,引得小青年很向往那样的慢生活,其实一封信走一个月,并不浪漫,那样的日子并不好过。眼前这些修缮改造过的民居,假如没有空调,假如早晨听到的第一声动静是倒马桶的吆喝声,估计就不浪漫了,要逃到宾馆里去了。
住在外壳像民居的空调间里,别以为就是走在前辈的弄堂里,是与鲁迅茅盾相遇在故乡了,那不在一个频道上,看不到闰土,也看不到我邻居阿二的落魄窘境,到老古镇旅游,只看到莺歌燕舞一片。
所以,花上两百元买门票,再花上千元来住一晚,静则静兮,我觉得不划算,真的要归依清静,把手机放下一日就是了。
小镇头旧貌换新颜,圈起来收门票,而且很贵,里面的东西也不会便宜。普通的农产品在景点就变成旅游产品了。比如乌村里面,一只带毛活鸡35元一斤,二三个小地瓜外加四五粒长生果,卖10元一碟。开发商算经济账,我打小算盘。
依我之见,去游玩看不见田野的小镇,并且门票还很贵,那就不轧闹忙了,还不如去近郊看看一个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新打造的景点让给外地人。

新篁镇上这位姓曹的老人热情地向我指点路径

蚂蝗塘桥的稻田

如今乡下的社区建设真心不错,民生工程不输城里。
前两天,我到过新篁、竹林、马桥,到那里的老街去走走,趁那里的老房子还在,老人还在。所到之处皆是风景。从前的印迹还在,它告诉游人,原来从前的小镇头是这样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