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地图,你会发现在北京市中心有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作为内陆城市,为什么那么多海?
这还要从元朝说起,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湖泊较少,湖泊的重要性便显出其异常珍贵,有着“凡水之积者辄自为海”的习惯。元朝定都北京时,六海是连成一片的,水面十分辽阔。据《元史·河渠志》中记载,“海子,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元人便以海来命名,并修建通惠河,让积水潭成为了日夜忙碌的码头。
到明朝时,通惠河淤塞,积水潭也丧失了码头的作用。后来在湖面的狭窄处修建了得胜桥,桥西依旧叫积水潭,也就是西海,桥东叫后海。同时由于湖面萎缩,形成几个逐渐相连的湖泊。在开辟南海后,将几个湖泊从南到北依次命名为南海、中海、北海、前海、后海、西海。即内三海和外三海。
在元、明、清时,内三海为皇家苑囿,不允许老百姓进入。如今,内三海和外三海逐渐被开发为公园和景区,供游人参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六海的野生动植物也在逐渐增多。在欣赏恭王府、白塔、九龙壁、小西天、前海荷花、后海酒吧、西海湿地公园的同时,还可以看到绿头鸭、鸳鸯、花脸鸭等野生动物。
六海的存在,让北京多了几分灵气,也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