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让李贤良把石子放在枕边并让他躺在柳姑娘身旁。然后说,你闭上眼睛好好睡吧,天亮之前,千万别睁眼。李贤良就顺从的睡了。
只见老子拿出自己的拂尘,将柳姑娘的从上到下弹了一遍,并从五颗石头子上划过。此时,李贤良已经完全睡着了。
第二天,当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子的时候,李贤良醒过来了,他看了看身旁柳姑娘的遗体和枕边的石子,他惊呆了:随着阳光从柳姑娘身体划过,惨白的身体慢慢有了血色,面色也变得红润,口中有了热气,最后竟然睁开了眼睛!活过来的柳姑娘望着眼前的心上人喜极而涕,和李贤良紧紧抱在一起。身边的五颗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早已变成金灿灿的金锭。他赶紧拉着自己的心上人四处寻找救命恩人,可是老子和书童早已不知所踪。
李贤良顿时明白了:自己遇到神仙了!正在此时天空传来一个声音:吾乃太上老君十八代转世,得知贤良之人遭人陷害,特来搭救,五锭黄金作为馈赠,你们夫妻二人从此赡养老人,好好生活吧…….
后来,李贤良为了纪念太上老君对自己的大恩大德,就在埋葬妻子刘桂芝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老君庙,从此老君庙香火旺盛,绵延不绝,太上老君搭救李贤良一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作者简介
葛江辉,男,灵宝市作协会员,现为《桃林丝语》、《桃林诵读》公众号编辑。自幼酷爱文学,作品文笔清新,乡土气息浓郁,以诗歌、散文、小小说见长,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散文、诗歌等近百篇,小小说《送礼》荣获全国反腐倡廉有奖征文二等奖。
牛王寺的传说
文/孙天禄
从灵宝市朱阳镇芋元村沿弘农涧河溯流而上直达后河村,人们说这才是弘农河源头。后河村西面,位于陕豫两省交界处有一个小山谷。谷中有一潺潺溪水,由于河床黄沙很厚,小溪水只得从黄沙底下悄悄流走,然后再从席家村村前的泉眼里流出来。源头的北面,有一座牛王寺岭,山上有一座牛王寺庙。
传说天上的金牛大仙,奉玉帝旨意到人间去巡视,当他看见弘农涧河两岸边村民用人力耕地非常艰辛。于是就私自下凡,一夜之间就把弘农涧河岸边田地全部耕完。后被玉帝发现,被贬到 弘农涧河源头北面的牛王岭,变作一头黄牛,永世为百姓耕地。后人为纪念这头黄牛,专门在在牛王岭上修一座寺庙,被称为牛王寺。风雨沧桑,时代变迁,如今寺庙已坍塌,遗址尚存。
牛王,即牛神。乃农家敬奉的保护耕牛神。是农耕文化的一种宗教崇拜,牛王寺遍布中华大地。祭祀牛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
传说一
源于《列异传》。《列异传》说,武都故道县(今陕西凤县、甘肃两当县境内)有座“怒特祠”,祠堂边上长着一棵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秦文公派人去砍伐这棵梓树,马上就有狂风暴雨。树上的创口随即合拢了,整整砍了一天也没有把它砍断。秦文公就增派了士兵,拿着斧头的人多达四十个,还是砍不断。士兵们疲倦了便回去休息,其中有一个人伤了脚,不能走路,只好躺在树下。半夜,他听见鬼对树神说:“攻战得很辛劳吧?”其中一个树神说:“哪里算得上辛劳?”鬼又说:“秦文公一定不肯罢休,怎么办?”树神回答说;“秦文公能把我怎么样呢?”鬼又说:“秦文公如果叫三百个人披着头发,用大红丝线绕住树干,穿着赤褐色的衣服,一边砍你,一边在创口那儿撒香灰,看你死不死?”树神便哑口无言了。第二天,伤了脚的这个人便把听到的话告诉了秦文公。秦文公于是叫士兵们都穿上赤褐色衣服,紧跟着创口砍出,就用灰撒上。结果树被砍断了,树中有一头青牛跑了出来,奔跑着进入丰水中不出。从那以后,秦国以牛为勇力的象征,并奉以为神,于武都郡立怒特祠祀之。“怒特”意思就是“体健气壮的牛”,引申为神牛。
传说二
很多地方称牛神为“牛神冉真人”,这源于牛神的另一个传说。传说牛王是孔子的学生冉耕。冉耕,约前544 ?,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他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传说冉耕因喜好农耕,所以死后被玉帝封为牛神牛王,专司人间饲牛、耕作事宜。其实,冉耕之所以被奉为牛王,或有两种可能:其一,因冉伯牛的名字中有牛、耕两字,与农耕用牛相合;其二,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1回道:“唐宋间农民赛牛神,例画百牛于壁,名百牛庙,后来讹起来,便成冉伯牛庙。”这就是明冯应京在《月令广义·岁令一》所说的:“牛有牛王之祀,而越俗有谬图冉伯牛之像以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