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是唐朝科举制度,重用人才的一种社会实践,是当时“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得到了唐朝历代皇帝的推崇,将其与“曲江游宴”并列,是当时学子们的无上荣光。新科进士在发榜后“组队”前往“大雁塔”参观、游览,推举一位书法造诣最高者,把大家的姓名、籍贯以及及第的时间都写在塔壁上,以后,如果有人做了宰相之类的大官,他的名字还会被改为用朱笔重新题写。
雁塔题名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为“長安八大景”之首。
第三点、文旅融合创意产业时代已经来临,文化旅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1980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开始慢慢起步,一步一个台阶,深圳中华民俗村、深圳世界之窗景区、四川九寨沟景区、安徽黄山景区、河南少林寺景区、湖北武当山景区、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景区等一个接着一个,闪亮登场,目不暇接,精彩纷呈。
时间到了2003年12月31日,西安“大雁塔广场文化景区”正式闪亮登场,大雁塔喷泉广场开始流光溢彩,数万游客齐聚大雁塔北广场,与众不同的“唐诗文化灯光工程”、气势恢宏的仿唐建筑群、中国第一个唐文化主题概念的大型文化广场,十三万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雁塔广场文化景区,一经闪亮登场,就成为广大市民流连忘返的城市“会客厅”,那场景让人很多年都让人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三、守正创新,正本清源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读唐诗懂担当精神,读唐诗增强文化自信。
在1200多年前,大诗人杜甫、白居易、岑参、高适等诗人游览大雁塔之后,都创作出了自己的登慈恩寺大雁塔诗歌作品,在查阅这些诗人登慈恩寺大雁塔的作品时,我们发现无论“百度一下”、还是“知否app”,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哔哩哔哩”短视频平台,许多本应该是标注作者为高适的诗歌作品,却标注为诗人岑参。这种现象说明了创作者没有对《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等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进行阅读、学习。
因此,从新认识唐诗,学习唐诗是很有必要的!
给我们自己第三次重新认知学习唐诗的机会。

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唐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唐诗《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高适
唐诗《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高适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
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
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
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
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唐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唐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十七人中最少年
唐诗歌《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白居易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