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帮助
扎门乌德的崛起就是在当做进出口贸易口岸彻底开放之后。
1994年开始,蒙古国政府就开始加大了扎门乌德的投资,开始向扎门乌德倾向大量资源。
1996年开始,扎门乌德开始实行财政自给体制,这大大放开了扎门乌德的发展速度与效率。
短短几年时间,扎门乌德的财政收入就一跃至蒙古国前列,2000年扎门乌德县的总财政收入(包括关税)达到了300亿图克里格(蒙古货币,1图 0.0022人民币)。

随着经济的发展,扎门乌德的教育及医疗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在此之前,扎门乌德实行教育及医疗全免费的制度,学校也仅有一座。
当时很多家境相对好一些的家庭,都会送孩子来中国读书,很多当地的官员都有过在二连浩特读书的经历。
但在发展了几年后,扎门乌德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

2000年,扎门乌德就已经有了十多所学校,还新建了一所私立的俄语学校。
医院也新增了很多现代化设备与器械,甚至有了温泉疗养项目,可以说是让整个县城都焕然一新。
当然,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蒙古国整体国力原因,限制扎门乌德发展的还有电力等基础资源。
而扎门乌德有限的电力,还是我国从1994年开始对其进行电力输送的。

二连浩特供电局每年都为扎门乌德输送上百万千瓦时的电力,并且一旦对方的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二连浩特供电局也会提供人员与技术的帮助。
整个输电的线路长约16公里,每个月都会有专人进行抄表记录,结算的方式则使用美元。
这些来自中国的电力,也变成了一种奇特的“贸易品”,在没有了电力压力的情况下,扎门乌德顺利地完成了腾飞与转变。
其实原本缺水的扎门乌德还希望能够从中国获得水资源的帮助,看能否与二连浩特当地进行水资源贸易。

可惜我国水资源分布本就不平衡,二连浩特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扎门乌德如出一辙,风沙很大,水资源缺乏,因此对于水资源交易的请求,就一直没有达成。
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这个政策的实行与不断发展,也为扎门乌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改变。
我们与蒙古国不仅加强了关于电力输送的合作,也逐渐加强其他基础资源的贸易,以及尝试深挖蒙古的畜牧业,在这场交易中做到双赢。

扎门乌德也在这场经济发展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扎门乌德,商店变得精致漂亮,可购买的产品也变得多样化起来。
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来自中国的轻工业产物。
作为中、蒙、俄三国的贸易口岸,这个小县城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大,也成为了蒙古国边境的明珠。
蒙古国内部常常把扎门乌德叫做“小香港”,这样的称呼也代表着蒙古国人对于扎门乌德所寄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