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得益于贸易的发展壮大,本地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很不错,家庭情况也都很好。
而他们都是靠跟二连浩特做生意起家的。
车辆奇观
二连浩特与扎门乌德两座城市的相互影响与交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两座城市的交流也是依靠着繁荣的外贸生意促成的。

扎门乌德本地人中几乎没有不从事对外贸易的,就算自己不从事,自己家中也必然有人从事相关工作。
这也让扎门乌德出现了人口不多,车辆多的奇怪现象。
这里人们选择车辆的首要作用就是用来拉货和做生意,所以非常结实耐用的军用吉普车“嘎斯69”在这里很是常见。
这些车都被改造成了能装很多东西的货车,每天被扎门乌德人开着在二连浩特和扎门乌德之间流转,成为当地人致富的好伙伴。

相对应的,在二连浩特也能够看到相当多的“嘎斯69”,这些车一部分是来自蒙古国的,更多是二连浩特人的贸易车。
在两国出入境的地方,每天都排着大量的“嘎斯96”。
这些车辆每天都要来往一趟两国,虽然实际路程也就十多二十公里,但在边境需要等待1个小时左右办理手续。
这些“嘎斯96”一个咬着一个的尾巴排在路上,有时候如果出现了轻微的追尾事故,忙碌的贸易商们都懒得下车瞧一眼。

反正这种军用车型足够结实,这样的小车祸顶多让车前面的钢板多出个凹陷罢了。
这种上世纪的军用车型似乎成为了两地人们贸易的桥梁,成为当地的特殊风景线。
更加有趣的,是扎门乌德甚至乌兰巴托(蒙古国首都)人对于二连浩特市的看法。
在蒙古国,二连浩特市比起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更让他们向往,也更加熟悉这里。
就像之前提到的,很多扎门乌德人都经常来二连浩特游玩、扫货。

二连浩特人常常开玩笑,说蒙古的美女不差钱,来购物都是一车一车的装走。
而扎门乌德人也觉得二连浩特就好像“有四次元口袋的机器猫”,他们所需要的、想要的,甚至没想过的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到。
说二连浩特是蒙古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一点也不为过。
这些来往贸易的人们早都在这样的生活中融为一体,外地人来到二连浩特,都很难分清楚谁是本地人,谁是扎门乌德人。

甚至不少做生意的扎门乌德人比起年轻的本地人,更加熟悉二连浩特的路线和市场。
除开用汽车进行的小宗贸易,火车进行的大宗贸易也一刻不停。
二连浩特到扎门乌德的铁路早在1956年的时候就已经开通。
这条特殊的铁路是链接中、蒙、俄的桥梁,是从北京到乌兰巴托,再到莫斯科的特殊线路。列车运行一次大约要3天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