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抵达鸡冠山砖岭村时,阳光正暖暖地照着大地,村部旁边有村民在晒太阳,空气中则飘荡着酒的芳香。
在闲聊中,有村民告诉我:砖岭村现有1700多人,地域主要分为砖家岭、壶几冲、画眉岭、何大仙庙、龙潭窝等几个地方,村部就设在砖家岭。
砖家岭的人并没有人姓砖,而是以钟、陈、朱三姓为多。这里房屋密集,人口集中。从回答我们的问询以及指引我们停车的具体细节中,能感觉到这里的村民朴实厚道、乐于助人。
从钟家祠堂往流源村方向走一段有个丁字路口,我们往左沿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朝山坡上走不远就到了壶几冲。
这个村落虽然不大,但房屋错落有致,古树、石岸、竹篱笆,溪流,加上晒太阳的老人以及摇头摆尾的小狗小猫,无不显示出这里的祥和和安宁。
从壶几冲沿水泥路一直往山上走,到海拔600多米时,我们看到了悬崖下的何大仙庙。
在村委会时,一位姓钟的村民向我们介绍过何大仙,他说一百几十年前,何大仙是长平石鼓岭人,是个裁缝,二十七岁便选择壸几冲后山的雲龍崖下修炼成仙,成仙后,后人为其建庙。文革时期,有几个人上去把庙砸了,砸庙的人后来要么病死,要么家运不济。我也向壶几上一黎姓村民打听过何大仙之事,他说去何大仙庙问卦之人很多,何大仙总是有求必应,非常灵验。当然,老钟和黎姓村民所讲,我无从考证。
从砖家岭往山上走十多分钟就到了画眉岭。我们站在高高的岭上看蓝天上的白云飘浮,环视周边万物由阳光披上的金装,听鸟儿在树枝上婉转的啁啾,感觉心情是无比的欢畅。
从画眉岭去龙潭窝要经过千年枫和万年柞两棵古树,只是我用手机拍不下它们伟岸的身躯和岁月的沧桑。
龙潭窝的路比较陡峭并且湿滑,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倒。
虽然路不好走,景色却很美。尽管现在是枯水季节,但仍见白晃晃的溪水从石缝中奔流而下,在潭中形成一池透明的澄蓝。潭边的石头上垂落着长长的藤蔓,风来时,藤蔓便轻抚着水面,把一池清幽神秘的潭水挑逗得生动起来。
龙潭窝的一些石头也很有特点,层层叠叠的如码起来的书本。
在龙潭窝的出口,我静静地坐在石头之上,让峡谷哗啦啦的水声在耳畔如琴音般回响。我仿佛置身梦里水乡,听歌声由远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