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依姑院是一座寺庙。解放初,农民将菩萨塑像从殿堂挪出来,抛在小山下,兴办了学堂。我曾听这里的村民说,他们读书时还在校外崖壁下看到过石雕菩萨的头颅或断肢残骸。
小山古树参天、清幽恬静、视野开阔,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附近3个村的孩子们都在这里念小学。
沟中是肥田沃土,一条小河经山脚而过,流往新学校。
6
我之所以这么熟悉,是因为大姨娘的家在黄泥岩洞湾,这条路线是去那里的必经之途。
少年时期,我每年都要沿这条路线徒步往返多次。
大姨娘家的木瓦房坐落在岩洞湾口的山峦下,毗邻双龙院,距离黄泥场约1千米。
山峦是从仙女山延伸下来的。
仙女山很高,是黄泥场附近最高的山,山巅一团巨石,巨石有洞窟,名“仙女洞”。
小时候,我经常听大人们讲仙女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有一个光棍,衣服破了没人给他缝补。
有一天,他来到仙女洞。仙女正在洞中绣花,看到光棍衣衫上有个窟窿,又见光棍很老实,便起了怜悯之心,帮他把破衣服缝上补丁。
光棍穿着有补丁的衣服出门,别人见了,都夸赞补丁很漂亮,便问是谁给他补的。汉子不好说是仙女补的,便红着脸说是他老婆补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光棍,以为他想老婆想痴呆了,便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仙女知道后,认为这个光棍亵渎了她,从此再不给他补衣服了。
关于仙女洞,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背地里也有很多传言:
有人说自己曾在月光下看见仙女跳舞,有人说自己曾在旭日初升时看见仙女梳妆,说得神乎其神、活灵活现。
有一次,我去大姨娘家,在表哥陪伴下爬上仙女山山巅,进入仙女洞看了看。
在我眼中,仙女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石洞,没多大,没多深,没多奇特!
7
我小时候,老家生活条件很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的身体也差,刚进学堂时便患了一场病,在集凤(三凤)医院久治不愈。
大姨娘听说后,便向我父母推荐了在黄泥幸福院行医的柏中代医生,说柏大夫医术高超,善治疑难杂症,还会做外科手术,远近慕名而来求医的人很多。
黄泥幸福院位于黄泥场外,在田沟另侧,与场镇隔沟相望。
父亲便带着我去看柏大夫。然后,我住在大姨娘家养病,每间隔3天去看一次柏大夫。大约半个月,病就痊愈了。
这次,我在妻妹家听一位亲戚说:柏大夫仍健在,快百岁高龄了。
我又感叹又欣慰:这是柏大夫行医治病、救死扶伤、积德积福所获果报吧!
8
父母听人说:“小孩体弱,多拜几个义父,便可获得福佑,无病无灾。”
我的病被柏大夫治愈后,便拜了义父。义父家与大姨娘家毗邻,分属同村的两个生产队,位于黄泥双龙院附近。
义父有4子2女,有的是政府干部,有的是教师,可谓“多子多福,家道兴盛”。
从此,每年义父、义母、大姨娘和表哥等人过生日,我都去祝贺,还顺便去黄泥场玩玩。
黄泥场入口处有一株大榕树,根深叶茂、树荫浓密。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黄泥场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任隆场和三凤场。
9
位于大姨娘家与义父家之间有个大院落,名叫“双龙院”。
解放前,双龙院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前慈竹滴翠,寺内古树参天,寺后山峦叠翠。临崖还有几株大榕树,苍劲繁荣。
双龙院后山与大姨娘家后山为同一山峦,经仙女山延伸而来。双龙院在山峦前,大姨娘家在山峦侧。
我少年时曾去双龙院玩耍,房屋的木柱粗大得我两臂都无法环抱。很遗憾,那么好的房屋却用做养猪场,院内弥漫着浓郁的猪粪尿气味。
2015年春节,我去探望大表哥不遇,便去双龙院,旧地重游。
双龙院的老房子已完全没了,人们在旧址附近建了一座新庙——双龙寺。
双龙寺在设计、工艺和建材上与老寺庙没可比性,但蕴含信众的虔诚。
双龙寺大殿门匾由无数根棱柱拼装而成,每根棱柱露3面。从正面看,匾额书“观音大殿”;从两侧看,匾额分别书“慈航普度”、“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