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底始,养猪效益持续攀升,高峰期近两年之久,至今终有回落,头猪效益由近300元落至不足100元,特别去年冬高价购仔猪,低价出栏的养殖户,每头猪还要赔上100元左右,养殖户万般无奈,养猪已经没啥赚头啦!而猪肉价格由15元/公斤落至11元/公斤,老百姓松了一口气,终于又吃上了便宜肉。一忧一喜,忧耶?喜耶?
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养殖户,特别是养殖大户去年底购仔猪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压力很大,甚至生产难以为继;二是养殖效益下滑,农户养殖积极性低落,将造成猪存栏再度下降,使生产滑坡,肉价再度上涨;三是如此市场大幅度波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产生负作用。喜却仅有一点,大量生猪上市,价格低廉,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
笔者认为,忧也罢,喜也好,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于养殖业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广大养殖户刚刚步入市场经济,没有足够的经验适应市场变换规律,必然导致养殖业的起落,产生效益峰谷,不仅养猪如此,养牛羊鸡等也是如此,例如蛋鸡养殖在河北从1995年到1997年一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底开始急速下滑,甚至亏损,但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肉鸡,1995年、1996年市场每隔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养殖效益波动一次,而今仅1-2个月 就波动一次,究其原因,主要是肉鸡饲养周期仅50天左右,养殖户见利则进,无利则退,进退自如,甚至出现此进彼退的情景,市场行情已经不易掌握,可以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养殖户适应市场能力的不断增强,养殖业理论发展轨迹应该是波动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小,达到动态平衡之后实现最佳状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就可以等闲视之,拿养猪业来说,重要的是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大量宰杀母猪断猪源,其后果必然会造成大波动,给农户带来大的经济损失,以至影响生产和生活。一是要搞好宣传,让农户认识市场,适应市场;二是在养殖母猪亏损的情况下,适当给予各方面优惠和资金补助,尽力使母猪存栏保持总量平衡;三是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使猪存栏增减适度,减小峰谷幅度。
(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