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常以“宝”来形容诸佛菩萨
如称呼诸佛菩萨的庄严法相为“宝相”
真如清净的佛性为“宝性”
称呼佛、法、僧为佛教中的“三宝”
除了因为彼等都是无上珍贵的表征之外
宝物同样有着世间、出世间的福慧圆满的意义
今天,咱们就来细数一下
这些宝物都有啥
01
七宝
七宝(梵名saptaratnani)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此七宝的名称出自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而玄奘所译之《称赞净土经》则称此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珍珠、阿湿摩揭拉婆”。此七宝之名,古代诸经论之译名颇有异同。以《无量寿经》的译本为例,汉、魏、唐、宋译本之译语就有不同的译法。
此外,依《法华经.宝塔品》及《佛地经论》卷一所载,即将七宝中之玻璃,代以玫瑰(karketana)。
1.金(suvama):指黄金,又称为紫金。梵名苏代刺那(修跋拿),译为妙色或好色。
佛经中在赞叹佛身妙好庄严时,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语。《翻译名义集》卷三引真谛的解释,举出金的四种特色:(1)颜色不变;(2)体性纯然无染;(3)能熔铸成各种器具,转作无碍;(4)令人富贵。经中以此四种特性来譬喻法身常、净、我、乐四种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