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银(ripya):指白银。
3.琉璃(vaidurya):又作毗琉璃、吠琉璃耶、鞞头黎等。译为“青色宝”或“不远”。是一种类似玉的宝石。中国、日本常误以为此是有色玻璃。此词古来多作“流离”,后代在使用时都加上玉偏旁。《慧琳音义》卷一中说:须弥山南面是此宝所成,其宝青色,晶莹透彻而有光明,凡有物靠近之,皆映成同一色,而帝释天的髻珠也是此宝所成,此宝是天生神物,不是人间炼石造作出来,焰火所成的琉璃。
4.玻璃(sphatika):即水晶。又作萨颇胝迦、飒颇置加、塞颇胝迦、颇梨等。《慧琳音义》卷四中则说:玻璃的古译为水晶,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玻璃虽然类似水晶,却有紫、白、红、碧等四种颜色差别,其中具备晶莹、清净、通达、明透四种要件者,则是宝中最上等的。颜色以红碧色最珍贵,紫白次之,如上好的光明砂,清净无有瑕点。
5.砗磲(musaragalva):梵音牟娑落揭拉婆。可能是指白珊瑚。《法华经玄赞》卷二中说:“砗磲梵云牟娑洛揭婆,青白间色。”后世将白珊瑚及贝壳制成物,称为砗磲。
《增广本草纲目》卷四十六,举出李时珍之说,认为砗磲系指大蛤,长约二、三尺,宽约一尺许,厚约二、寸,壳外有深大之沟纹,壳内则白皙如玉,故被误认玉石类。现在一般则称白珊瑚及贝壳所制之物为砂磲;而珊瑚通常多为赤色,白珊瑚则被称为砗磲。又古时原用“车渠”二字,中世以后方用砗磲、车磲等语。一般常将此宝与玛瑙、琥珀混同。
6.赤珠(lohitamuktika):即赤珍珠。《大智度论)者十说“珍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佛地经论》卷一中说:“赤虫所出,名赤珍珠,或珠体赤,名赤珍珠"珍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则指珠之稍带赤色者。纯赤色之珍珠极其难得。
7.玛瑙(asmagarbha):并非今人所称之玛瑙,而是翠绿或带有深色光辉的宝石。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ov/5e22b8121ff87c89.jpg)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02
轮王七宝
佛典中记载,在转轮圣王出现时,自然会有七宝出现,以辅助该王教化百姓,行菩萨道。转轮圣王是指具足德行及福报的理想圣王。而轮王七宝则是指: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