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南怀瑾先生,浙江温州乐清县人。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南怀瑾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抗战时期,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后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传授。对儒、释、道均有精湛的造诣。著作出版著述140余种。
9月29日,是南怀瑾先生逝世纪念日,觉悟号精选南怀瑾先生讲授《金刚经》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以此缅怀先生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所做的贡献。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金刚经》是佛教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它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原因不乏《金刚经》为我们所揭示的八大生命真相,一起来听南老解析。
真相一:心境决定处境
真正悟了道,就没有时间观念。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等于一首古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月亮、太阳、风、山河,它们永远如此,古人看到的那个天,那个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天和云,是一样的世界。未来人看到的也是。风月虽是一样,但是情怀有浅深。有些人看到风景很高兴,痛苦人看到一样的风景,却悲哀的要想死,都是个人自己唯心所造。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
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拼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想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
真相二:自助,才有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