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皇帝:求赐国号“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称“越南”
阮福映统一安南,求赐国号南越,嘉庆帝因何不允,直接改名越南?阮朝皇帝:求赐国号“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称“越南”!
“北属时期”的越南

越南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中国直接管理的领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在征服百越诸部族后,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进行管理。其中,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越南由此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秦末大乱时,南海尉赵佗趁机割据,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越南中北部又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汉武帝灭掉南越国后,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
越南的这一历史时期,在其“建国独立”后,越南史学界给了它一个非常“谦逊”的称谓——“北属时期(又称“郡县时代”)”。
绕不开的白藤江

越南的“北属时期”结束于938年。其时,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期间,南越之地为南汉所据。南汉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由于内地纷争,无暇南顾,越南人趁机闹独立。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之婿吴权据有兵权后,与前来讨伐的南汉军会战于白藤江。
白藤江是越南北部的一条江,为太平江的一条支流,属太平洋水系。太平江于广宁省广安市社分支出白藤江,并在海防市水源县境内注入下龙湾。白藤江是下龙湾通往河内市的门户,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吴权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南汉主将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之展开白刃战。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主将刘弘操阵亡。
历史上的白藤江,可以说是中国南征军的梦魇,曾先后三次败北于此。南汉刘弘操败给吴权之后43年的981年,北宋与越南前黎朝的白藤江之战,北宋军是先胜后败,被迫撤退;1288年,元朝与越南陈朝的白藤江之战,越南人又故伎重演,在白藤江中插下削尖的木桩,元军的许多战船被木桩撞沉。埋伏的陈军趁机将点燃的木材掷向元军大船上,同时驾小舟袭击元军。元水军大败,主帅被俘,全军覆没。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于939年称王,建立吴朝,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是,吴权击败南汉军队后,只是称王,没有建立国号,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算正式独立,开始进入他们所谓的“自主时代(亦称“封建时代”)”。
“自主时代”的越南

北属时期之后的历史,越南虽然独立建国进入“自主时代”,但是,仍然没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从而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越南历史上存在过的封建王朝,先后有吴权建立的吴朝、丁部领建立的丁朝(国号大瞿越)、黎桓建立的前黎朝、李公蕴建立的李朝(国号大越)、陈煚建立的陈朝(陈朝对内沿用李朝国号大越,对外国号安南)、黎利建立的后黎朝、莫登建立的莫朝等等。越南诸朝虽表面上对中国称臣,对内则自称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外王内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