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皇帝:求赐国号“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称“越南”
后黎朝被莫登庸篡夺后,后黎朝并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1531年(明嘉靖十年),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又称中兴黎朝),与莫朝对峙。1592年,后黎朝灭莫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越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越南开始进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史称“郑阮纷争”。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
越南后黎朝统治末期,封建制度腐朽衰败,国家分裂割据,封建主集团连年混战,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导致越南从南到北爆发了无数次农民起义,其中在越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西山农民起义。1771年(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出身农民兼作小生意的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三兄弟,在西山邑建立屯寨,举起义旗。阮文惠三兄弟先后灭阮、郑,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维祁逃往中国,请求清军援助其复国。西山军在1789年击退了清军,后黎朝彻底灭亡。经过十几年的战斗,西山军基本统一了整个越南,结束了几百年以来的割据局面。
“南越”变“越南”

1802年(清嘉庆七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了越南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1802年~1945年)。1803年(清嘉庆七年),阮福映依照旧例遣使宗主国中国求封。阮福映兵部尚忆黎光定作为正使赴大清求封,并请求改国号为“南越”。阮氏之所以要更名南越,也是史有所本的:其一,因为其国在中国史料中,最早就称为“安南”;其二,越南人一直认为,“越裳”也是越南的古称(“越裳”是中国典籍记载的古代部落,但是,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取“安南”之“南”,“越裳”之“越”,所以,才有“南越”之想。
但是,嘉庆帝却否决了“南越”这个国号,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南越”存在过,那就是秦朝末年南海尉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阮福映想要国号“南越”,往重了说是他“野心勃勃”,往轻了说,是罔顾历史,不知轻重,所以,遭到清廷的否决。

“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
当时的大清皇帝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最终嘉庆皇帝下赐阮福映国号为“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由此,越南才成为一个正式国名使用至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