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梦里不知身是客

其实,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自从北虏归宋后,内心深处一直对南唐故国故都怀有深切的眷念,这样的情绪,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时有流露。比如,他的另一首为大家熟悉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也是创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的是其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公元976年,39岁的李煜被宋太祖扒下皇袍,曾经的南朝天子,如今成为北地之囚,他心中的愁苦,悔恨,悲伤,凄凉等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

李煜的亡国之痛与囚徒之悲,都因一场夜雨被浇醒——“春色将尽时节,苦雨不邀而至,入夜是彻骨的寒冷,让人辗转难眠。唯有梦中得到解脱,忘却眼前的苟且,怀绿拥翠,把酒贪欢,仿佛回到从前……”
此词基调虽然低沉悲怆,但全词语言清澈自然,明白如话,却情真意切,哀婉动人。但是,对于词的下片,应该如何解读,历来争议不断,其焦点就在于“独自莫凭栏”的“莫”字。“莫”字是个多音字,一读作mò(默),一读作mù(暮),“莫”字到底怎么读?
4/ 独自莫凭栏

上学时,记得老师教读这句词时,是读作mò的,因此,“独自莫凭栏”的意思就为“独自一人不要倚楼远望”,因为,一个人看不到隔山隔水的万里江山,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其实,按照前人的理解,词中的“莫”字应读作mù,意为“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
“莫”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莫”的古字形像太阳落在草木之中,是“暮”的本字,本义即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引申为晚、一年将尽、时间将尽等,读mù。甲骨文的“莫”字,是“日”字的上下均为草(并非后来的上草下大),意为太阳掉进草丛中,天自然就黑(日暮)了。
日暮之后,太阳就没有了,后来,“莫”字又被借用于否定性不定代词用,表示没有哪样东西、没有谁,又借作否定副词用,表示不、不要之义;也表示揣测或反问,读mò。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上片就是暮春暮色的,下片是承接上片未眠时的情景,正是因为有了傍晚的凭栏远望,才有了梦回故国的一晌贪欢。李煜虽为囚徒,但是,他并非是独自一人被禁锢在囚室。李煜被俘迁居汴梁后,被宋太祖加封为违命侯(违命一词虽然是贬损之语,但好歹也是侯爵),并拜左千牛卫将军;宋太宗即位后,又改封其为陇西公。
李煜虽为亡国之君,北宋皇帝也还是给了他一定待遇的,而是享有一定的自由,有了“公侯身份”的李煜,还有妻妾宫女环绕,出门或出行时,肯定不会独自一人瞎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