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独自莫凭栏”,许多老师都读错,难怪引起歧义!生于七夕,死于七夕,《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
1/李煜之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一位南方男子暴死于北宋的京师汴梁,那一天,也正是他的42岁生日。男子暴死后,被北宋朝廷追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这位逝者并非普通官吏,而是南唐后主、有一代“词帝”之称的李煜。
关于李煜之死,其死因正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但是,许多人都相信,他是被刚刚上位两年的北宋大当家——宋太宗赵光义给毒死的。早在宋朝时,有个名叫王铚的学者,就在其《默记》中称,李后主系死于鸩杀。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也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
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南唐旧臣,南唐原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并悔不当初错杀良臣:“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返朝据实以告,赵光义听说后,非常不悦。加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李煜42岁生日,又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
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2/夺命绝唱 《虞美人》
赵光义为何对李煜及其《虞美人》如此痛恨,而对一个只会填词泪目的亡国之君痛下杀手呢?我们来看看,李煜生命中的这最后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到底写了什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词中,李煜抒发的是亡国之恨,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这样的耿耿于怀,这样的闷闷不乐,令赵光义大为不爽,于是,才命人带上牵机药赐他一死。
“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王铚《默记》)
《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人生有时就是如此诡异,生于七夕的李煜,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最终却死于七夕。
李煜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实是位优秀的词人,亡国之痛更是激发了他胸中的诗情。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所说的,系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但他却也因此付出了生命。李煜的这首“生命之绝唱”,也因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真情打动无数读者,因而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