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曹操心里,在曹丕宫中,在曹植笔下,却活成三国最大的悲剧
但是,明帝一直追问不休,郭太后因此忧惧暴崩。郭氏死后,才有一个人告诉了明帝真相,这个人就是曹丕的另一个妃子李氏。原来,甄氏死之前,曾将曹叡托付给曹丕的妃子李氏,郭太后吓死后,李氏才向明帝说明甄氏的死状。明帝听罢哀痛不已,使人也被发覆面的殡葬了郭太后。
不仅如此,甄氏死后,还因为一个一直暗恋她的曹家子弟的助力而封神,这个助力之人,就是曹植。
6/俗情难了,因赋封神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也是曹操众多子嗣中最有才华的一个。期间,曹操还曾想传位于他,但是,在最终的争夺战中,还是他的亲哥哥曹丕胜出,先为王,后称帝。
俗话说,官场失意,情场得意。但是,能七步为诗、才高八斗的曹植曹子建却情场官场双失意。曹植一直痴情于甄氏,但是,她却被哥哥先一步生米煮成熟饭,连乃父曹操都退而不语,他还能说什么?即使是没有甄氏这层关系,他早已是哥哥心中的心腹大患,这点男女之情他哪敢再越雷池一步呢?其实,甄氏也仰慕她这位才华横溢的小叔子,只是,碍于叔嫂关系,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令人难料的是,曹丕占有甄氏后,却不懂得珍惜,而是害其惨死。一直对甄氏心存暗恋的曹植这才悲从中来,有感而作《洛神赋》,将嫂子甄幻化为心中的洛神。其实,关于洛神的传说,是另有其人,且早于曹植的《洛神赋》的。最早的洛神即宓妃,原是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到中古时期洛神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变身为世俗的美人,成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
甄氏称神,最早是见诸《文选》李善注引的《东观汉记》。史称,曹丕称帝后,甄氏被封为妃,后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甄妃死的那年,曹植奉召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他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返回封地时,夜宿洛水舟中,睹物思人,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封地,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魏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234年),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7/千年回响,水下洛神

由于曹植《洛神赋》的影响太大,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氏认定成洛神了。前些日子,河南台的那个惊艳全网的《水下洛神》(又名《祈》),就有甄妃的影子。正是因为这部火爆网络的水下舞蹈,又让沉寂千年的甄氏重回现代观众与读者的视野。
纵观甄氏的一生,有童年顿失父兄的悲痛,有青年被迫改嫁的无奈,有中年爱而不能的煎熬,有壮年死不瞑目的遗憾。所以,在那个重男轻女,女子没有独立地位的封建时代,女子之“贵”,只能是镜花水月。唯其如此,甄氏的故事,才被后人所铭记,并为之悲叹。
逝者如斯,尊贵也好,蒙宠也罢,惨死也好,封神也罢,这一切与甄氏已毫无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