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和三从四德,分别是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肉体枷锁和精神枷锁。这些枷锁是怎样套在女人身上的?
追溯小脚为美和缠足,能发现文学和思想文化及现实的纠缠。美是客观,还是主观的?美具有时代性么?美是从属特权的吗?文学的视点又应在哪里?
汉赋开始注意脚的美了
《洛神赋》魏晋 曹植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曹植的洛神赋太瑰丽了,即便一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就养活了多少文人骚客呀,女人的脚从此被后来者盯上了。
《闲情赋 》东晋 陶渊明
愿在丝而为履,同素足以周旋。
昭明太子认为陶公此言不雅。其实多读赋中几字,也挺好的呀!“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委实是“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汉魏六朝乐府的脚之审美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双行缠》南北朝乐府
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
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
汉魏六朝乐府的脚之审美,淳朴自然,有温暖情怀那种。
萧齐的金莲祸水
《南朝》唐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履子》 唐 韩偓
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里。
南朝天子欠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
《临江仙》五代 毛熙震
南齐天子宠婵娟,六宫罗绮三千。潘妃娇艳独芳妍。椒房兰洞,云雨降神仙。
纵态迷欢心不足,风流可惜当年。纤腰婉约步金莲。妖君倾国,犹自至今传。

唐代李商隐和外甥韩偓以及五代的毛熙震说的都是南北朝的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事。金莲祸水是宠妃潘玉儿
韩偓还有《金陵》一诗,“自古风流皆暗销,才魂妖魂谁与招?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
(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小脚为美,唐诗初成时尚
《杨妃罗袜》(《群谈采余》收录)
仙子凌波去不还,独留尘袜马嵬山;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
《群谈采余》是明朝倪绾所撰,收录的这首诗,感觉作者不太可能是李隆基。
罗袜罗袜,香尘生不绝。
细细圆圆,地下得琼钩。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脱履露纤圆,恰似同衾见时节。
方知清梦事非虚,暗引相思几时歇?

这首《妃子所遗罗袜铭》来自无名氏的《玄宗遗录》,感觉也是托名李隆基之作。
杨贵妃的罗袜以小为美,被津津乐道,引为时尚。白居易诗:"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金莲三寸也是时尚,不知这能否打消李雪芹、贾玲要穿越回唐朝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