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弊端不小,但缠足与否不是失节的问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只是要灭不合天理的人欲。
从缠足的发展来看,为什么这个世界变成只灭女人欲,纵容男人欲了呢?为什么我们的人性解放变成了明清的样子呢?
无他,占主导力量者的心不正而已。思想文学成了附庸,能免除苛责么?

小脚为美,在元曲明清小说中过于香艳
比及元明,缠足之风已经兴盛,也是自由的。缠足成风从来不是官方逼迫的。
清朝是严厉禁止缠足的。男人撑不住剃发的压力,女人缠足反而成了气节的象征。缠足之道由取悦男人,多了更多的不得已。
这种不得已是屈从于跑偏了的社会风气,病态审美愈演愈烈。
而明清小说把小脚引入闺房,太过香艳。《金瓶梅》都不必多说了,潘金莲自然长着一双好的小脚。从明代刘绩的《双行缠》也能看出,小脚成为了择偶标准,甚至是首要标准。
《双行缠》明 刘绩
“色丝深文罗,持作双行缠。系侬白玉胫,步步作春妍。绣缠合欢带,足底生莲花。自踏君门户,更不由狭斜。”
《夜行船》元 吕止庵
【离亭宴煞】比如常向心头挂,争如移上双肩搭。问得冤家既肯,须当手内亲拿。或是肐膊上擎,或是肩儿上架。高点银釭看咱,口店弄着彻心儿欢,高跷着尽情儿耍。
《咏纤足俳歌》 明 唐寅
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痩帮柔满面花。从别后不见她,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
《闲情偶寄》 明末清初 李渔
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
柔若无骨,愈亲愈抚摩,此用之在夜者也。
《聊斋•绩女》清 蒲松龄
《南乡子》
隐约画帘前,三寸凌波玉笋尖。点地分明莲瓣落,纤纤,再着重台更可怜。
花衬凤头弯,入握应知软似绵。但愿化为蝴蝶去,裙边,一嗅余香死亦甜。

民国对小脚之美的留恋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伤各省劝禁缠足,“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然而缠足的惯性依然维持了好多年。即便有识之士,也难免对小脚之美的留恋。
林语堂《京华烟云》
她那一双周正的小脚儿使她的身体益发妩媚多姿…… 女人穿上弓鞋走起来,主要是在两个高出的后跟上,所以完全与西洋的高跟鞋效果相似。 女人穿上高跟儿,走起来步态就变了,臀部向后突出,要想不直立,绝不可能……看来正像一个比例和谐的花瓶儿,连日观之不厌,但觉其尽善尽美…… 一双不裹起来的大脚,把线条的和谐则破坏无余了。
对于缠足,辜鸿铭也有独到的研究,“女子小脚,特别神秘美妙。讲究的瘦、小、尖、弯、委、软、正七字诀。⋯⋯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淑姑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小脚为美,今天还有吗?
当然有,不过不是缠足了,换成高跟鞋了,也是时尚。高跟鞋不伤害脚,我是不信的。“女为悦己者容”是自由吗?

还有高雅的芭蕾舞。这是当然是美的艺术。说是科学的训练不会伤害脚,我姑且信之。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和南唐李后主,也只是看了个金莲舞呀!(当然,看跳舞别耽误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