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 苗雁)近日,永辉超市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永辉超市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30.08亿元,同比增长3.86%;净亏损10.95亿元,同比下降726.56%。整个2021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营收698.35亿元,同比下降3.90%;归母净利润亏损21.78亿元,同比下降207.37%。
(图源自CFP)
事实上,这是永辉超市上市11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今年以来,永辉超市经历了董秘离职、换CEO、业绩股价双重下跌,其正陷入多事之秋。
永辉超市业绩首亏 前三季度净亏21.78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营收和利润双降,录得亏损21.78亿元。
(截图自永辉超市财报)
对于2021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下滑,永辉超市方面称,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疫情、社区团购等外部环境以及公司上半年主动调结构降库存的综合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及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次,受股价波动影响,公司期末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下跌使得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减少5.66亿元,其中三季度减少2.8亿元;第三,新租赁准则执行使得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减少3.00亿元,其中三季度减少0.94亿元。
记者通过查阅财报注意到,在2021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的颓势就已经显现,当期的净利润为2331.8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8.51%。
对此,永辉超市解释称,受社区团购影响,业绩在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一季度大幅下降,全行业受线上业务特别是社区团购等新兴业务的冲击,公司收入和毛利率下滑明显。
毛利率下降在此次公布的财报中有清晰的体现。2021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在全国七个大区经营业务,其中六个大区的营业收入下滑,降幅从0.35%到12.04%不等,仅七区(豫、晋、冀)的营业收入出现0.35%的小幅度增长。七个大区的毛利率在12.23%至14.18%之间,本季度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降幅在2-4个百分点之间。
除业绩之外,管理层的变动也是永辉超市另一个不确定因素。8月5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原首席执行官(CEO)李国以“工作调动”为由申请辞职,原CTO李松峰接替为公司新任CEO;更早之前的7月7日,原董秘张经仪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
截至11月1日收盘,永辉超市股价收报3.92元/股,总市值为355.74亿元。相比之下,永辉超市在2020年4月份曾11.20元/股,对应市值超过1000亿元。
社区团购搅动生鲜市场 永辉优势被蚕食
央广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永辉超市的发展并不顺利。随着电商的崛起,实体零售逐渐式微。凭借着“生鲜”领域成名的永辉超市,得益于市场份额的扩大,逐步开始了对创新业务的探索。公司以“云创”为孵化器,先后推出永辉生活、超级物种、永辉到家、mini店等业务,但却始终难以成功。
财报显示,永辉超市2021年第三季度拟关闭9家Bravo店、10家mini店、1家超级物种,共计20家门店,其中9家Bravo店系因区域经营调整、长期亏损等原因关闭,10家mini店、1家超级物种因管理层决策及公司经营调整等原因关闭,本次闭店预计损失5079.31万元。
(图源自CFP)
多途径试水的永辉超市,并未使其自身转危为安,反而在一步步走向下坡路,其面临的竞争局面已愈发危险,这是为何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零售业态已经不能满足和匹配新生代的核心诉求,并且从最近十年的整体情况来看,零售业态陷入了模式老化、产品老化、产品品类组合老化,以及场景、服务和体系老化的节点,因此大卖场的下滑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