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从业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物业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自信的。我一直引导员工,不能总觉得工作“苦哈哈”,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工作的快乐、价值、意义。当然,我觉得这不光是来自于企业给员工创造的福利,更多的是源自于客户对员工服务的认可。
第三,从激励的角度来讲,我们会有各种打分、评级、管控等。对于一线人员,通过光荣榜或者处罚榜,让员工清晰的知道对错,并且奖惩要分明、及时。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每个月、每个大区的城市单元有这样的评比和打分,强化对一线员工的奖惩机制。
对于中高层来讲,我们今年主要围绕几块的考核体系:一是,围绕服务能力、服务结果、服务品质、满意度;二是,围绕经营结果;三是,围绕外拓的结果;四是,围绕增值服务的结果。
社区增值服务满足多元需求、增强业主粘性、找准盈利空间
企业现在很多经,例如租售、美居等。融创服务目前多经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曹鸿玲:首先讲美居,现阶段主要是首次交付项目的美居业务。地产交付体量比较大,而且我们产品的客单价具有相对较高的基础,为美居业务的发力奠定了良好的客户资源基础。不管是精装产品,还是毛坯产品,我们都会做好样板间供客户去选择。
第二来讲租售,因为融创有比较好的产品和客户基础,所以这个业务对融创而言,具备可盈利的空间。首先,租售业务不需要很大的场地费用,因为更多的是借助自有的空间、场地资源。其次,这块业务对物业来讲是有优势的。当然,也需要考虑的是选什么样的项目,以及在哪个阶段去介入。项目的选择在现阶段需要参照集团总部的标准。未来当体系、能力成熟了,可以逐步下放。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而言,术业有专攻,我们不排斥跟中介机构去合作,毕竟在某些专业能力上,比如产权交易环节,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资源投入。
第三再说电商,我认为电商更适合定位为物业的一个补充。电商的发展优势是通过互联网线上交易带来的,其快速发展是基于快捷、便利和体量规模。我认为,物业公司做这件事情的核心不是为了跟淘宝、京东竞争市场,而主要是源于客户有这个需求。我们的电商业务以客户日常生活基础消费的便捷性为方向,旨在拉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其他的租售业务、美居业务等导流。现阶段物企电商规模如果能做到比较大的话,估计C端的业务占比也应该不会太高。
再说到家服务,我们认为到家服务是客户生活中非常必要的服务。在分工更加细化的今天,就需要有这种专业服务。在保证基本的市场价格和盈利空间之下,物业去做这件事是最有优势的:第一是客户必然的需求;第二是熟悉程度,业主认识物业的人,业主对融创服务也是有认知的,当业主有需求时,可以快速到家。虽然现在也会有线上到家服务,但其时间成本相对物业而言还是会高一些。
所以,无论是从成本端还是客户端,物业做这类业务都是有优势的,也是客户所需的业务,也能和物业自身的基础业务有比较高的协同。当然我们不是说,一定要透过这项业务做出很高的利润,而是希望通过这个业务能够与客户有更多的触点。然后透过这些触点,再去深挖客户其他的需求,并把这类需求有效转化成其他业务的客户来源。
行业层面物业行业有着稳定且可持续的未来
您觉得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地产和物业这两个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什么?
曹鸿玲:首先我觉得地产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投资能力,目前更多的是考验地产的产品和精益化运营能力。对于地产来讲,是投资逻辑下的精益化运营模式。但对于物业来讲,更多的是精益化运营的综合服务能力。物业卖服务产品的前提是基于客户的认可,不仅需要精益化管理,更需要在精益化管理中提升产品的服务力。另外,物业更多是在经营端、管理端、操作端,通过后端的经营、管理等赢得更多的客户;但是地产更多的是在前端,前端做对了,后面不会差太多。
此外,地产的人才结构相对整齐,物业在现阶段所要求的人才结构差异化是比较大的,要怎么把这些在不同岗位、不同从业背景或从业经历下的人实现融合、协同、统一,我觉得这对于物业来讲,挑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那您对物业这个行业未来怎么看?
曹鸿玲:首先这个行业是“刚需”行业,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因为城市处于持续建设状态,城市化率是在不断提升的。第二,物业费是持续稳定的,所以在稳健的管理下,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低。第三,老百姓生活服务需求发生变化,需求端发生变化,让行业有机会可以做更多的事。第四,政府对这个行业价值的认同发生改变,政府可以给予的政策引导、支持以及需要企业承担的事情也会更多,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贡献这件事。物业做的就是和民生紧密相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