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在起步初期的发展模式,似乎就是中国制造业在某个阶段的缩影。在任何一个产品领域一旦让中国涉足,必将大幅拉低它的制造成本。通过先期的模仿来解决0-1的问题,再通过不断迭代、发展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无论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制造业,还是如今全面进发的高科技领域,都是如此,中国的高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的比亚迪也实现了阶层跨越,在设计、新能源等领域进入到领先甚至是引领的新发展阶段。
● 江淮汽车
同悦——江淮切入乘用车市场后首款叫座的车型
江淮汽车在早期主要致力于生产商用车,包括客车、重卡、轻卡等,通过与韩国现代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的合作,让江淮吸取了海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也让江淮在90年代中后期成为国内客车领域的佼佼者。也正是基于与韩国现代的这层关系,在江淮汽车涉足乘用车领域时,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现代集团,江淮瑞风这款商务MPV就源自现代成熟的车型及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爆发,在轿车领域还一片空白的江淮,如何通过产品去抢占市场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同悦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也是江淮推出的首款小型车。该车在造型上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与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公司合作完成,外形非常的年轻时尚,线条比例也协调自然。在当时的中国品牌产品中,能做到外形比例和谐自然就是很大的加分项。该车还有个两厢版,名为同悦RS,但是两厢车似乎不太被消费者接受,销量和三厢版差了很多。
在动力系统上,和悦有1.3L和1.5L两种排量的发动机,且都来自东安三菱,代号分别为4G13和4G15,这两款发动机在技术上虽然不是很先进,但胜在成熟可靠,消费者也都比较认可当时的三菱发动机。
和悦在配置上也十分丰富,这是中国品牌车型一贯的优势,和悦的售价为4.98-5.98万,当时火爆的小型车雪佛兰乐风的起售价为7.49万,所以说这样一款好看价格更实惠的车型,还是受到非常多的,月销基本能达到4000台左右,遗憾的是该车仅匹配了5速手动变速器,转年推出搭载AMT变速器车型,消费者并不太认可。总的来说,同悦在设计、动力、配置、价格上都做得不错,在当时甚至能和合资品牌正面对抗的一款具有竞争力的车型。
● 东南汽车
V3菱悦——有三菱先进动力技术加持的东南首款自主车型
东南汽车是首个经国家批准由海峡两岸的公司合作成立的汽车企业,其中台湾中华汽车与日本三菱汽车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新组建的东南汽车在产品及技术上也自然和三菱走在了一起。
鉴于中华汽车与三菱所拥有的成熟车型和技术,东南汽车在引进生产线的基础上,于2003年起先后引入菱帅、蓝瑟等车型进行国产,当时这些车型有着很强的产品力,在销量上却高开低走。东南汽车为此还找来成龙代言(大哥代言的品牌似乎结局都不怎么美好囧),在更深的层面,东南汽车意识到不能将自己深度绑定在三菱的产品及技术上,原版引进往往会导致水土不服,东南汽车也开始向自主领域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