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难熬的冬天,永辉的业绩有迎来春暖花开吗?
答案是没有。2021 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滑98.51%;
毫无疑问,新零售带来了行业变革,而永辉也试图靠供应链涉足互联网以挽救困局;但是疫情红利过去,线上线下社区团购等多种新零售业态挤压了永辉的21年一季度营收,永辉不再熠熠生辉;目前来看,相比起盈利,永辉现阶段目标可能应该先定为不亏。
0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年业绩来源
想要在永辉的发展中窥见其衰落缘由,要追溯到更早。
生鲜经营是永辉最大的特色,过去的永辉抓住了机会,以福建为生鲜大本营,与一批优质供应商建立了牢固的供应链体系,大胆布局原产地直采直发将生鲜损耗率长期维持在5%以下,这是永辉的竞争力所在;就20年报表来看,永辉也依旧承袭了这一点。
正是有了生鲜的核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就算生鲜业务毛利润较低,但便宜优质的生鲜带动了其他食品用品销售,让永辉能不断开店,到2019年新增规模达到205家;
然而,到了2020年,伴随着疫情及多种复杂因素,门店新增规模回落到107家,截至目前较2020年末仅新增11家,而2021年已经过去接近一半;开店速度的大幅放缓意味着原本的业绩白马股没有了支撑其业绩一路绝尘的高速路;
生鲜是永辉的特色,推动永辉一路高歌将门店开出了福建,但也因为过度倚重生鲜(生鲜在营收中占比近半),造成了永辉的门店净利润偏低,需要依靠规模扩张才能维持好看的业绩,于是在各大电商杀入社区超市后,永辉毫无招架之力。
04 屋外狂风暴雨,屋内硝云弹雨——转型不成功,外部打不过
竞争对手方面,在中国商超排行榜上,归属阿里系的大润发显然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拉出高鑫零售(HK06808)的走势图来和永辉对比,可以看出在走势上两家公司有很大相似性;而拉出来高鑫零售的财务报表,却显示出和永辉截然不同的欣欣向荣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