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然选择做自主品牌研发工作,就一定要把每个细节做到最好。真正懂车的人最在乎车辆的操控性,底盘肯定不能掉链子。”杨彦鼎字字铿锵有力。
不管是最初的东风风神 S30,还是东风风神 AX7、奕炫,杨彦鼎打造核心能力做强自主品牌的决心在每款车的细节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东风风神 AX7 研发阶段,整车有异响现象。解决整车异响问题是设计人员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异响可能来自整车的任何一个小部位。
杨彦鼎说:“为了提高客户驾驶感受,任何一个异响在我们研发试制阶段都不会放过。”
“解决异响最难的是要将耐侯性考虑进去。”杨彦鼎分享了一则听诊器诊断异响的故事。减震器在极寒和极热地区出现异响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于是研发团队就到不同的环境下,用听诊器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听,细致到排查每一个零件的连接方式,结合设计和焊接环节,一次次反复验证。
其实,每款车在开发过程会遇到 1000-2000 个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算得上是疑难杂症。
自动雨刮是豪华车才会有的配置,为了让奕炫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让每位用户有更好的驾驶体验,东风技术中心研发团队一致决定加上这个功能。但在功能测试时,大家发现就算不下雨,雨刮也会启动。这样一个看似不难的问题,却花了团队大量的精力。
杨彦鼎带领团队模拟不同天气情况,分析雨刮的工况,再把分析结果带入实际天气中测试验证,最终归纳整理雨刮背后的工作机理,对算法进行优化。
保持一颗攻坚克难的初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杨彦鼎自豪地说:“我们技术人员的初心就是开发出安全的、可靠的、性价比高的产品,让国民能够率先享有美好汽车生活。”
核心技术要往深处实处钻研
2006 年至今,15 个青春年华,从不敢动、不敢改到掌握自主开展底盘调校的技术能力;从不了解到形成完备的底盘开发流程、零部件设计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从传统汽车到智能网联汽车,杨彦鼎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的路上奋力拼搏,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突破卡脖子技术,形成东风自主研发知识体系。
杨彦鼎回忆刚到东风技术中心的时候,技术人员口中的“国产化”其实就是把国外的零件拿到中国生产,相比核心的研发技术,大家更关心制造工艺与技术。
做底盘优化、调校的前三年,研发出合适的底盘零件,对缺乏经验的杨彦鼎和团队来说,难度极大。零件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无论是重量还是强度都需要重新设计。
“为了确保研发成功,我们请了保时捷的专家团队做技术指导,只是他们提供的方案,都是基于保时捷的技术体系,当时以我们的研发实力难以支撑起方案对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需求。”
杨彦鼎说,将方案融入实际研发,满足可靠性和工艺要求,团队做了很多的创新性开发。也正是如此,才实现了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的跨越。
在逆向开发向正向开发转型的突破期,杨彦鼎和团队一边将所学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总结自己的技术体系,形成东风自主研发理论,在期刊上发表了不少被行业评为一等奖的论文;一边努力试制样车。样车送到德国保时捷总部验收时,得到对方一致好评。
“对整个东风自主乘用车底盘开发来说,这次研发不仅是能力上的提升,也让我们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乘用车底盘正向设计能力的团队。”杨彦鼎十分骄傲。
从无到有,杨彦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追求的是百分百掌握。“副车架的成功开发,让我体会到了自主研发的乐趣。”谈起研发的经历,杨彦鼎心情十分激动。“那时候每天也不干别的,就想着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