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以来,我发现物流专业的同学,有的去做了财务,有的去做了运营,有的去当了初中老师,有的去电梯公司做了质量工程师,有的去做了瑜伽老师,有的去做了市场策划,保研的同学去做了辅导员和人事,还有的去了事业单位......有个别在台企食品供应链部门的小姐姐小哥哥,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且薪水一般而转去做了别的方向。
总之,仅仅是毕业5年,因为起薪低、压力大,导致很多求稳的人都没有在物流这个方向上发展了。但是这个本身也不能怪到物流专业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能岗位发展本就是天差地别的。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不联系了,可能是去做物流了,但是大部分联系着的人并没有从事物流,也没有转到物流。大学同学里从事物流的很少,倒是有一个高中同学去香港城市大学读研的,去IBM从事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她从来没抱怨过自己的专业。
她在本科读了物流后及时去香港读研刷了学历,她在实习的时候发现迪卡侬快消类的供应链部门强度过大,于是转换思路,决定走校招流程的时候抓住进IBM的机会,外企的咨询岗位在当时是一个香饽饽,帮助其他企业做管理类咨询其实会比直接帮自己公司做供应链管理压力相对小一些,看问题也更加宏观全面,现在的她已经在普华永道担任咨询顾问了。她也是从事物流相关的工作,但是发展路线就非常好啊。
现在我跳槽的时候面试官已经不再看专业,完全看我幽哥说的职业及要素,顶多问下我的项目经验。只有我母亲偶尔还在我耳边唠叨:当初报园林设计专业出路有多好,认为我在毕业之后遭受的挫折是因为专业。我也只能应付地笑笑。
其实职场的道路都是自己走的,如果上大学能够学计算机或者英语这种热门专业当然好,学不到也可以自己去职场积极探索来寻求赛道的转变,没有必要一味责怪自己的专业。
大学本来就不是高中,换句话来说,如果大学给你详细的培养计划,为你模拟职场环境来专业培养学生,那么内卷程度还会增加一百倍。就是因为大学让我们自由发展,才能让一些原本自控力强的学生在校招时候脱颖而出了。
有些人认为大学专业学来无用就让自己消沉,这并不是一个理由。事实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要么被动转岗,要么主动打破了思维的墙,转换到了和专业无关的赛道。
后来我也遇到了幽哥,他灵活多变的求职思路令我大开眼界。明白了专业其实在求职路上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槛,在毕业几年后专业其实已经不具备什么影响力,反而是一个人的求职思路求职方法非常重要。
一个人只有积极寻求变化才能让自己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好工作。
![填大学志愿时,金融、外语、物流和园林,你选哪个?](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01/1640972464Xl3JD7.jpg)
以上感谢芒果的职业心得。
其实专业可以淡化,是我求职思维的核心之一。也就是专业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并没有想得那么重要,后期就更加影响不大了,企业看的是基本要素和你上份工作的级别、企业知名度、工资水、管几个人等等。
小芒果没有说的是,自从她遇到了我的职业思维,才重新找到了自信。这个物流专业本身并不差,而她以及她的同学,却从上大学开始到毕业四五年,还活在“专业不好”的阴影中。其实大多数人都如此,不但抱怨专业选错了,而且遐想别的专业更好。
说得直白一点,小芒果如果当初被金融专业录取了,此刻大概率也不在金融行业,不接触我的文章的话,失业都是大概率。一个本科生,在中国当下还要从事什么金融行业,你是进外资银行、还是投行,又没有关系,你是进国有银行还是券商,是等着被虐待还是进私营财富公司等着被失业呢,要么你去卖保险?苦逼的柜员都要硕士毕业的关系户,你进去待待就知道了,那叫苦逼的人生。
什么专业最好?务实的专业最好。在一个生存大于生活的经济体,务实最重要。
当然,主要讲给刚毕业不久的人听的,将来金融等各行各业也会放开,你毕业超过5年后,还是可以凭着资历继续在误打误撞的各行各业生存的。
我只想告诉大家:放开你的专业,否则你低薪一辈子,否则中年失业是你的大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