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房价普涨时代结束,各个城市开始一城一策,“限购”“摇号”也不再是一线城市专利。但是各城市之间呈现“冰与火之歌”,一二线城市政府想方设法“控涨”,而三四线城市却在苦苦“控跌”。
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延续至今。但这次政府不再像之前很多次那样,充当“白衣天使”救出地产。大量优惠贷款给了制造业,尤其是小微企业。
但资金如水一般,总会流向最赚钱的地方,与此同时,深圳房价暴涨……
没过多久,全国购房要求最低的一线城市深圳也关上了大门,推波助澜的“深房理”,被中央多部门拿来做成了“典型”,这次洞应该都堵上了。
8月,“三道红线”推出。这个政策把要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70%,净负债率不超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并按此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直接把高周转模式一巴掌扇死,简而言之除非你自己手里就很有钱,不然不让你借钱。
”那我不借钱,手里怎么有钱呢?“”那你不有钱,我怎么借给你钱呢?“……
好事成双,21年年初又推出一个礼包,集中供地。每个城市每年只能有三次时间供地,每次两三天左右。
解释下,比如你去年拍了20块地,但是因为是陆陆续续拍的,所以现金流压力还不是很多,东借点西凑点还能活。但是现在这20块地都集中在一个礼拜,那你同样的搞钱能力就只能拍到2、3块了。
三道红线、集中供地、限购限贷犹如一面厚厚的南墙,让过去狂奔的房企撞得头破血流。
撞得最疼的属恒大,冲击上市失败后,资金链濒临断裂,许首富的小弟发公开信向社会求救。好面子的许首富不认这封信,但也只能“断臂求生”……
六、尾声
纵观房地产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其主旋律。对于普通人而言,看懂这点便能理解以下几句话。
不要与周期为敌:过去20年,政府无论怎样调控,都拦不住“房价”这头脱缰的野马,是因为在宏观调控上头,还有更客观的经济规律。
在中国经济崛起、农民大批向城市转移的背景下,购房需求如洪水般汹涌,堵是堵不住的。
但是往后看20年,“七普”数据已出,中国人口增长停滞、城镇化放缓将会是未来的主旋律,这意味着全国普涨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
未来,若仍想吃房地产的一口饭,要么可以尝试往下面几个方向转:物业管理、商业地产、青年公寓、养老地产。照着发达国家的经验,精细化运营会是未来的方向。
不要炒房:“房住不炒”是近20年来,房地产调控的最强音,不要与政策为敌——带头这么干的“深房理”,已经被拿去祭了天。
未来在多重限购政策之下,房子的投资属性逐渐会被剥离,不管是升值空间抑或是流动性都会大幅缩减。
并且由于诸多中小城市土地财政日渐枯萎,房地产税全面推行,势必提上日程,房子的持有成本会越来越高。“拿着交不起钱,卖又卖不出去”或将成为投资客最尴尬的场景。
地产商们都慢慢朝着商业地产、物业等转型,普通人又何必不撞南墙不死心呢。
尽量买在大城市:今年的集中供地的结果显示,广州、杭州、重庆等“网红城市“、人口流入城市的热度,远高于其他例如青岛、沈阳、长春等非网红城市。
未来大城市群的虹吸效应会愈发强烈,不管是年轻人、资本抑或是政策福利,都会向城市群奔去。未来的城市房价分化,可能真的会像那句话,”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要想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需要跳过历史告诉你的坑,把握现实指给你的路,更要顺应时代之势,
只有这样,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无情地卷走,才能赶上下一轮财富的列车。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我,并随手点个赞、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