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盛唐时代的王维,大概是唐朝诗人中炒房的高手,特别是白居易。白居易特别喜欢买田造房拨弄花草,这也很符合我们中国人“有钱不买房,一生都白忙”的思想,毕竟,要想立命,你首先得安身,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宁愿少吃少喝,也要买房的原因。
白居易无论在哪里,总要把生活搞得情趣盎然。他在做忠州刺史的时候,在城东搞了一块地,起名叫东坡,他每天看人在上面种植各色花草,然后欣赏花之灿烂或静美,甚至在离开忠州的时候,还写诗说自己很挂念东坡的那些树。白居易这种“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生活,让宋朝文人苏轼惊为天人,羡慕得不行。苏东坡写诗说,“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说李白那样雄心勃勃宏大叙事,整天要做大鹏展翅高高飞翔,这个事情太累,还不如学白居易躬耕东坡悠闲过小日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时,虽然生活艰苦,但风雅的精神却是要的,他也学白居易搞了一块地,也取名叫东坡,他盖了三间简陋的茅草屋,还很诗意地取名叫“雪堂”,听起来像个高级会所的样子。苏轼甚至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东坡居士”,从此,一个愣头青的青年官员苏轼,也变成了旷达乐观的苏东坡了,可见白居易对苏东坡的深刻影响。
后来,白居易作为老干部退居二线,闲居洛阳的时候,又在洛阳的郊外大力营造了白园。看来要论房子最多最精美,白居易可能是要远胜诗佛王维。王维在长安城外的蓝田的辋川别墅,虽然不错,但它是个二手房,这房子原来是猛拍武则天面首马屁的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后来宋之问因罪被流放而死,王维才有机会买下。
白居易的生活态度,在盛唐转向中唐的时代,是具有标志意义的。盛唐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追求“达则兼济天下”,即使不达,也要努力追求,比如大诗人高适,大半辈子倒霉,但人家不放弃,最后封侯终成封疆大吏;李白被流放之后,晚年还加入了永王的队伍,还梦想自己就是诸葛亮、谢安,说什么“为君谈笑静胡沙”,总之,盛唐诗人大多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但盛唐到中唐之后,文人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用学者的话说,就是从马上转到了闺房。中唐知识分子大多沉湎酒色喜欢享乐,他们由“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从积极进取转向慵懒闲适,这样的变化,在白居易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或者说,白居易引领了中唐时代文人心态的变化,用我们现在的鸡汤语言,就是“我既不能改变世界,我何不独自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