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这些咖啡豆与实际门店的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因此仅供参考。

六家咖啡豆当中,从颜色上可清楚看到,罗森,K咖啡同款以及星巴克的咖啡豆呈深黑色,表面泛着深度烘焙至“二爆”后出现的油光,闻上去有一股烟熏味混合着咖啡豆的香气,这与它们在口味盲评环节中的表现相呼应。

星巴克的外形更加饱满规整,而肯德基这边的瑕疵豆占比更高。

烘焙程度稍浅一点的是麦咖啡的M10拼配咖啡豆。

颜色最浅的是costa的中度烘焙,阿拉比克豆中以6比1的比例混合了罗布斯塔豆,咖啡的香味非常浓郁。

其次是中深度烘焙的全家湃客咖啡豆,颗粒大小均一,外形饱满。仅从香气和观感上来说,全家湃客咖啡会更显品质感一些。

事实上,除了产区,处理法,烘焙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烘焙时间。一位曾经在星巴克上班的从业者表示,即便是拥有自己产业链的星巴克,咖啡豆从烘焙生产到门店也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可挥发性的风味物质一定会发挥它的可挥发性。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深度烘焙也许是星巴克给出的方案,简单来说,经过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酸度和风味会进一步降低,留下的便是不易损失的苦味和焦糖味。这就是商业咖啡被部分人称为“刷锅水”的主要原因。

尽管部分咖啡品牌会声称自己选用的是新鲜烘焙的咖啡豆,但是具体的烘焙日期并没有实现透明化,可能大家平时也不会注意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