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年至582年,南北朝后期,中江为伍城县、郪县、怀归县并存,上属玄武郡管辖150年。公元432年,中江建置玄武郡,郡城在今玄武坝。同年,中江建置怀归县,县城在今杰兴龙坡附近。公元437年,废怀归县入伍城县,至此,怀归县历时5年。
583年至678年,隋代时期,中江为玄武县、飞乌县并存。公元583年,改玄武郡、伍城县为玄武县。至此,伍城县历时305年。公元593年,废郪县,在南面建置飞乌县,县城在今仓山镇北面三里左右的飞乌坝。至此,郪县历时794年。公元602年,又在玄武县城建置凯州,历时140年。凯州下辖玄武县、绵竹县、金水县、飞乌县。
679年至1011年,唐代和宋代前期 ,中江为玄武县、飞乌县、铜山县并存。公元679年,建置铜山县,县城在今广福镇中学所在地。因当地产铜,县城坐落铜山之麓而得名。公元742年,玄武县,飞乌县、铜山县的上属改为梓州梓潼郡(今四川省三台县)管辖,历时218年。公元960年,三县上属改为潼川府(今三台)管辖,历时416年。
1012年至1278年,宋代后期,为中江县、飞乌县、铜山县并存。公元1012年,改玄武县为中江县。原因是忌讳“玄武”二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以水命名,江水从县城中间流过,江东是城中,江西是谭家街。这条江古代曾叫中江, 清代以来叫凯江,自安县、罗江至中江县城折东流至三台县入涪江。中江位于沱江和涪江水系中间,故名曰中江。至此,玄武县历时429年。中江县、飞乌县、铜山县仍然属潼川府管辖。
公元1279年,废飞乌县入铜山县,至此飞乌县历时686年。1283年,废铜山县入中江县,至此,铜山县历时604年。三县统为一县后,中江县仍然上属四川北道广元路潼川府管辖。
1376年至1934年,明清两代和民国初期,中江县上属潼川府管辖。公元1376年,改潼川府为直隶潼川州,潼川州下辖中江县558年。
1935年至1957年,民国后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中江县上属遂宁专署管辖。
1935年,建置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川北行署遂宁专署,下辖中江县23年。
1958年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江县上属绵阳地区管辖。
1958年,建四川省绵阳地区,下辖中江县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