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讨论—礼乐风景](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3/1642023909DHbJwq.jpg)
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 说到古代宫室建筑,我想说一个人,就是杨鸿勋杨先生,作为中国建筑考古学的奠基人,杨先生一直以来不太为人所知。但杨先生在国际汉学研究,尤其是涉及到古建筑学领域,还是很有名的。杨先生曾经做过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杨先生对中国古代建筑遗址的考据和复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史前时代,遗址、夏商周三代遗址考察研究,秦汉时期的遗址考察复原,以及后来的大明宫复原等等。比如,在对“黄帝时明堂”的研究中,包括参照日本弥生时代祖社的研究,提出“昆仑”=干阑=“京”的论断。根据古人典籍记载,以“天极”对应地上“昆仑”,从而可以标注地理“分野”位置。北极星是天球的中心,而昆仑就应该是中原的中心。但是昆仑山远在西北高原,不在传统的中原地区,因此,昆仑一定不是指的昆仑山。这里面就出现了矛盾。而杨先生的考证,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初汉武帝封禅泰山,在泰山附近的汶上修建了一座“明堂”,是按照当时济南人公玉带进献的“黄帝时明堂图”建造的,记载说: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区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说白了,所谓的昆仑,就是天子拜祭上天的地方。古代的宫室基本都是朝南的,而“昆仑”是朝向北方的,是一个只有屋顶,四面漏空的,被高高架起来的一个“亭子”,其实就是一个仰望北极的“观星台”,观星台的造型也即是金文“京”字的来源。黄帝轩辕氏最早活动的区域大概是现在的西北地区,“昆仑”意象表达最早应该就是来自“昆仑山”,随着后世的迁徙民族,离开了“昆仑山”,但“祭祀上天”的地方依旧沿用原来说法,所以古书说:命曰“昆仑”。
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就是那个海昏侯大墓,刚发现时,已经被人打上盗洞了。神奇的是,这个盗洞的位置,恰巧是这个甲字形大墓中心区域的中心点,误差偏离一米。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为啥盗墓贼定位这么准?甚至比专业考古队还准!?
- 中国古代建筑始终都体现着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到了宋代,李诫在他的《营造法式》里开篇就提到了天圆地方的概念,而建筑规划的方法是“方中取圆,圆中取方”,还画了一张“圆方方圆图”。
![日用讨论—礼乐风景](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3/1642023910wVC8Go.jpg)
方圆图,《营造法式》,李诫,宋代
![日用讨论—礼乐风景](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3/1642023910w4Jp9N.jpg)
方圆图,《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王南
通过现在对夏商周等前三代遗址的勘察,都符合“天圆地方”这一规则。去年出版了一本书,作者王南,汇总了自营造学社梁思成先生以来的古建筑规划比例,堪定制作了关于“方中取圆,圆中取方”的大量图例。给他点赞!
- 由此总结出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的审美比例关系,就是这个“圆方方圆图”,具体的说就是1:√2。这与西方的黄金分割有所不同,黄金分割比例是a/b=b/c,说白了是一个等比例递进关系,它的来源与古希腊的航海测绘有关,这里不多说了,感兴趣了可以回头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