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 韩璐)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对我国主要地方病的防控工作进行了规范。
地方病是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危害、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碘缺乏病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在一些碘缺乏危害较重的地区,即使供应了碘盐,为防止出现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对新婚育龄妇女、领取生育指标的妇女、妊娠 3 个月以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落实口服碘油丸措施。
水源性高碘危害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水碘含量大于100.0μg/L的县61个,分布在8个省份,其中河北21个、山东14个、河南11个、安徽10个、江苏2个、天津、山西和湖南各1个。
对于水源性高碘地区,饮用安全水,提高未加碘食盐食用率,可以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规定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总氟摄入量的上限值, 8周岁~16周岁为2.4mg;大于16周岁为3.5mg。
国家卫生健康委《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显示,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提倡饮用安全水、使用清洁能源、正确燃煤、少饮用砖茶或饮用低氟砖茶等健康生活行为。
大骨节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大骨节病监测方案(2019版)》,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和青海13个省份有病区县分布。
在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根据病因研究采用换粮、补硒、改水、异地育人、搬迁等多种方法预防大骨节病发生的措施。
克山病
克山病的综合防治,主要采取这些措施:保护水源、保证水质、不喝生水;改善居住条件,做到防寒、防烟、防潮、防暑;搞好室内外卫生,修好畜圈、厕所,管好粪便;注意保管粮食以防发霉、污染;消除个人发病诱因,控制感染,防止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有条件的地区可搬迁至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