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催前浪】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换汤不换药】喻形式改变而实质不变。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徒费唇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宋·陆游《跋柳氏训序》:“方玭之为是书也,璨已长矣,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悲夫!”亦作“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明·无名氏《三化邯郸》二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良药苦口,信有之矣。”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徠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亦作“家絫千金,坐不垂堂”。谓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江水不犯河水】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捷雷不及掩耳】犹迅雷不及掩耳。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解铃还须系铃人】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今日有酒今日醉】见“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朝有酒今朝醉】亦作“今日有酒今日醉”。今天有酒则今天痛饮。比喻只图眼前享乐。
【近水楼台先得月】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后常用来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朱砂容易变红,接近墨容易变黑。强调客观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惊天地泣鬼神】天地震动,连鬼神也感动得流泪。形容非常惊人和感人。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谓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救寒莫如重裘】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居移气,养移体】地位改变气度,供养改变体质。谓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跼高天蹐厚地】“跼”念jú。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本谓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举贤使能,举贤任能】推举品行正直的人,起用才能出众的人。《三国演义》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语出《孟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距,通“拒”。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言而有信。
【君子之交淡如水】亦作“君子之接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郭象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君子之接如水】见“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成人之美】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
【开口见喉咙】犹言开口见心。
【可望而不可及】见“可望不可即”。
【快刀斩乱麻】《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后因以“快刀斩乱麻”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