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汕头专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在1991年之前专区的范围、名称经历了反复多次更改,最多时包括22个县市。
最终尘埃落定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市于1980年在市区东面龙湖片划出1.6平方千米,建立汕头经济特区,同一年与汕头一道被设为经济特区的城市还有深圳、珠海以及厦门。
经济特区虽然有先发优势,但也未必就能高度繁荣
(图:shutterstock)▼

1983年7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汕头市管辖区为揭阳、饶平、澄海、潮阳、南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以及安平、同平、公园、金砂、市郊5个市辖区和一个经济特区。
这一次行政区划改革,基本说明了现代广东对潮汕概念的定论。
汕头港集装箱码头
(图:图虫创意)▼

在开放经济特区的实践取得成效之后,厦门、汕头相继在1984年扩大了特区面积,汕头经济特区面积由原1.6平方千米扩大为52.6平方千米。其中龙湖片区(含妈屿岛)22.6平方千米,广澳片区30平方千米。
不过扩大之后的汕头经济特区仍然是4个特区之中最小的。与最早到达潮汕的先民们一样,汕头特区的奋斗者也面临着受限于土地面积的窘境。想要进一步发展,扩大经济特区的范围是必由之路。
但是汕头经济特区如何扩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当时的惯例,四个最早的经济特区可以在扩张时带上周边的一个县,比如深圳带宝安、珠海带斗门、厦门带海沧。
但是汕头太大了,大到覆盖整个粤东地区,包含上千万的人口。而且汕头还不像深圳、珠海那样是平地起高楼,它本身就是潮汕地区的行政中心,周围八个县都归它管辖,如果只带一个县成立特区,那其它七个县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
因而汕头市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扩大特区面积,另一方面需要解决没有被带上的县的归属问题。
最终方案在1991年浮出水面,原汕头专区被一分为三,汕头市的澄海、南澳两个县再带上潮阳县组成现在的汕头市;潮州兼并饶平县组成现在的潮州市;揭西、普宁、惠来、揭阳四县合并,市政府设在揭阳,成为了现在的揭阳市。
而海陆丰依旧是那个海陆丰。
今日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

汕头摆脱了周边县城的负担,特区面积得到扩大,周边揭阳、潮州和汕尾各有各自的发展战略,在纸面上四座城市完全可以产业互补相得益彰。当时的人们有理由认为潮汕会在新世纪走向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
可是从目前来看,潮汕的经济在新千年里止步不前,汕头不仅在四个经济特区里垫底,在广东省内也逐渐沦为下游,成为了“大湾区以外的广东”。
现在人们谈论广东经济基本是在谈论珠三角
潮汕的存在感仍然较强,但主要在文化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