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乾清门为了增添气势,在门的两侧,加设了一道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在大门的左右,与大门组成了一个整体。紫禁城东路的宁寿门也同样采用了这种办法,在门的两边加设了影壁,与大门组成了一座十分有气势的建筑出入口。
在紫禁城的内廷区,有许多供皇帝、皇后、皇妃、皇子居住的建筑,它们各自成为一个院落,各有一座主要的院门。这种门多为附建在院墙上的一种随墙式门—在墙上开门洞,门洞上附加一些屋顶、屋檐作为装饰。有时为了加强这种门的表现力,也在门洞两边加筑影壁。
如故宫西路的养心门、御花园的天一门,其两侧都增加了这种影壁。从这几处可以看到,影壁已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变成大门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如果从影壁的建筑材料来区分,则可以分为砖影壁、琉璃影壁、木影壁和石影壁等几种类型。
砖影壁是从头到底全部用砖瓦建造,影壁面上有的抹一层白灰,有的不抹灰。四合院住宅和许多寺庙的影壁都属于此类。砖影壁在影壁中占绝大多数。
琉璃影壁是在砖造的实体外,用琉璃砖瓦包贴,但影壁的基座大多用石料建造。至于那些在砖影壁上用少量琉璃构件装饰的则不属于琉璃影壁之列。
全部用石料或木料建造的石影壁或木影壁,所见不多。尤其是木影壁,立于露天,经不起日晒雨淋,容易受到侵蚀破坏,所以在它们的上面,多又加出檐的屋顶。
由于建筑材料的不同,使这些影壁在整体造型和装饰上多带有不同的特点,形成风采各异的影壁系列。
影壁的造型与装饰
无论哪一种影壁,在总体造型上一般可分为壁顶、壁身与壁座(上、中、下)三个部分。壁顶是影壁的最上面且作为一面墙的结束部分,它也采用房屋屋顶的做法,根据影壁的大小及讲究程度,分别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几种形式。
顶上也有屋脊和屋面。壁身是影壁的主体,占据影壁的绝大部分。壁座是影壁的基座,多采用须弥座或者须弥座的变异形式。人们所见到的大部分影壁多为简单的一面墙体,但也有一些影壁,在整体上做出一些变化,常见的有把影壁两边呈八字形向内收进,这种影壁多用在大门外,增进了门前广场的内聚力。有的影壁在左右分作三段,中间宽而高,两边窄而略低,以打破影壁过长而带来的呆板。
故宫九龙壁
故宫宁寿宫琉璃九龙壁,由于影壁在建筑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所以它必然成了建筑装饰的重点部位。九龙壁是所有影壁中装饰的最华丽、最隆重的一种。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前的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影壁总宽29.4米,总高3.5米。它是一座扁而长的大型影壁,从上到下分为壁顶、壁身和壁座三个部分。除基座外,在砌筑的壁体外全部采用了琉璃砖瓦拼贴。
九龙壁壁顶最上面是黄色的琉璃瓦顶,采用庑殿式的形式。在中央正脊的两端各有正吻一只,在长达二十多米的正脊上贴有琉璃烧制的九条行龙—左右各有四条面向中心的龙。它们各自都在追逐一颗宝珠。到正脊的中心,是一条正面的坐龙。正脊上的九条行龙,龙身皆为绿色,火焰宝珠为白色,周围布满了黄色的云朵,它们在正脊上都相当的醒目。壁顶檐口以下,分布有46攒(cuán)斗栱,这些斗拱都是由琉璃烧制的。
壁身是这座影壁的最重要的部分。上面有一条通长的额枋承托着斗栱与壁顶。枋子上有三组彩画,彩画花纹也是琉璃砖拼贴出来的。额枋以下就是巨大的壁身。在这块壁身上面安排着九条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