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设保山专区,专署驻保山县。辖保山、昌宁(驻右甸)、双江(驻营盘)、镇康(驻德党镇)、潞西(原潞西设治局改设)、龙陵、腾冲等7县,耿马、泸水2设治局及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五个民族行政委员会(一说为耿马、泸水、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7个设治局)。1952年耿马、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泸水6设治局分别改设为县;梁河设治局改设梁河县傣族荆濮族联合自治区;原属潞西县的畹町镇改为相当于县的镇。将双江、耿马2县划归缅宁专区。保山专区辖11县、1自治区、1镇。
1953年原梁河县傣族荆濮族联合自治区改设梁河县。将潞西、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6县划归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镇康县划归缅宁专区。保山专区辖5县、1镇。1954年将泸水县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保山专区辖4县、1镇。1956年撤销保山专区,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62年12月1日,将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等五个区析置施甸县。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德宏州与保山专区分治),辖5县,专署驻保山县。1970年保山专区改称保山地区,地区驻保山县。辖保山、施甸、龙陵、腾冲、昌宁等5县。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县级),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
1996年,保山地区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约223.7万人,彝、白、傣、傈僳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1%。辖龙陵、施甸、昌宁、腾冲4县,代管保山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保山地区常住总人口2348315人,其中:保山市846865人、施甸县314187人、腾冲县593925人、龙陵县260097人、昌宁县333241人。
200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隆阳区。(2)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上巷街。(3)保山市辖原保山地区的施甸县、昌宁县、龙陵县、腾冲县和新设立的隆阳区。

2003年末,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82个乡(镇)。全市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39.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人,占10.43%;少数民族人口22.6万人,占9.45%。其中:彝族7.5万人、傣族4.08万人、白族3.72万人、傈僳族2.79万人、回族1.29万人。
2004年末,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82个乡(镇)。全区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41.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40万人,占10.53%;36个少数民族人口23.23万人,占9.64%。其中:彝族7.66万人、傣族4.13万人,白族3.91万人,傈僳族2.88万人、回族1.3万人。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1)撤销腾冲县小西镇和勐连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腾越镇,镇政府驻原腾越镇政府驻地;撤销腾冲县上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棒乡,乡政府驻原芒棒乡政府驻地。撤销昌宁县达丙镇和右甸镇,合并设立田园镇,镇政府驻县城关庙社区。撤销龙陵县河头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山镇,龙山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龙陵县天宁乡,将原天宁乡管辖的天宁、坡头和半坡3个村委会划归龙新乡管辖,将三家村和新林两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云南省政府以云政复[2005]19号文批准腾冲、昌宁、龙陵三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2)撤销施甸县保场乡及仁和乡,设立仁和镇;撤销施甸县等子乡和太平乡,设立太平镇;撤销隆阳区永昌镇、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撤销隆阳区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设立潞江镇;撤销隆阳区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
2006年末,保山市辖1个区、4个县;2个街道、24个镇、35个乡、11个民族乡;31个居委会、883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保山市常住总人口2506491人,其中:隆阳区935618人,施甸县305223人,腾冲县644765人,龙陵县277319人,昌宁县343566人。
2015年,《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腾冲县设立腾冲市的批复》(民函[2015]248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腾冲县,设立县级腾冲市,以原腾冲县的行政区域为腾冲市的行政区域,腾冲市人民政府驻腾越镇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1号。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