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从天眼查上查询,从工商信息来看,这两家机构并无任何关系。但是,据记者观察及周边商户介绍,口腔诊所并没有广告牌,而是直接开在体检机构广告牌下面。“谁没个坏牙呀,来吧,别走了。”正在外科等待患者的医师打趣道。一位来此体检的女士表示,她的女婿曾经在这里修过牙,“花费三千多,市场价也就八九百吧”。
曾在体检中心任职过的小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体检机构化验结果造假以及医生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情况并未见过或听说过,不过确实存在体检结果阳性率不高的问题,“比如来体检的人有甲状腺结节或者肝上有囊肿,这些应该在体检时看出来,有时却没看出来,就会耽误病情。”
小李表示,这主要是受限于体检中心医生技术水平。她举例称,像甲状腺结节,技术好的医生通过触诊就能诊断出来,或者在B超检查时也能发现。但如果赶上体检医生技术不佳,手诊时没有检查出来,又赶上“不太灵”的B超医生,最终就会什么也查不出来。
“体检中心医生都有行医资格,但有些技术不行,阳性率也就不高。就是说,有些人明明有问题,最后因为医生的问题什么也没查出来”,小李表示,体检中心有时还存在医生不会看B超,却去B超检查的情况。

▲体检抽血。图/视觉中国
━━━━━
用户
基本体检选民营,专业体检选医院
12月4日,新京报记者通过网上调查和线下走访的方式,搜集了一些用户在民营体检机构检查的经历和体验。
“第一年是真的好,工作人员态度很亲切,服务周到,还会给你详细讲解一些问题,但之后就是一年比一年差”,一位连续4年在民营体检中心做体检的消费者这样告诉记者。该消费者曾在3家不同的民营体检中心做过体检,在他看来,“所有体检机构都差不多吧,虎头蛇尾,吸引顾客来了之后,就不注意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了。”
一位前不久给员工订了某民营体检中心体检套餐的公司行政人员告诉记者,该民营体检中心会上门给企业发宣传页,“我认识的这个(销售)是以前公立医院跳槽去的,会隔三岔五联系问候,知道我们要去体检就发来了体检单,给出的费用折扣也比较大。刚好公立医院排队要排到2019年,所以就选择这个了。”
12月4日,新京报记者来到朝阳公园东隅的爱康国宾体检门诊部,在门诊部招牌旁边,有一张“VIP客户请直行50米上楼”的指示牌。
在该门诊部大厅,刚体检完的林颖(化名)正坐在沙发上等车回家。她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体检是公司安排的。相比去医院,她倾向于在这样的体检中心完成体检。“这里是流程化的、一体化的,不像医院程序多,跑上跑下的,比较麻烦”,“如果做基本检查的话,比如入职体检,来这里150块钱可以直接全部做完,基本项目都能检查到,比医院便宜”。
不过,她也认为,“医院体检针对性、专业性更强,肯定检查得比较仔细,特别是有什么病的时候,医生会跟你说得明白一些。而在这里检查发现什么问题以后还要去医院复查”。
坐在沙发另一侧,正在等候体检报告的郑军(化名)则表示,如果不是公司安排来民营机构体检,他更愿意去医院体检。“一年来这里检查一次,又不换地方,说不清哪里好哪里不好,倒不如去医院检查几项重要的项目。”
郑军拿到体检报告,看到里面有背脊骨骼情况的图像,便向医生咨询,医生回答称:“我也不太清楚,我去后边问一下。”郑军指着报告上的三张图片说,“你们得写清楚结果啊,这三张图摆在这儿,我们也看不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