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微博@哏儿在当下
他们当然不是集体业务能力差。
而是业务能力好的,没几个。
栾云平,基本功扎实,性格稳重,业务娴熟(都还谈不上狠角儿)。
第二期相声比赛,孟鹤堂那组是让Sir唯一笑出来的。
还把台子搬下舞台,主动贴近群众。
有继承,有创造。

但这“发育速度”行吗?
相声虽然是传统艺术。
但这传统艺术,也被放在了所有喜剧门类的货架上。
如今有段子密集的脱口秀。
有几秒一包袱的短视频。
那个生产速度,爆笑程度虽然良莠不齐,但都快过郭老师、于大爷你这帮徒子徒孙啊。
在新一代相声人中,有几个拿出过真作品?
为什么“盘他”会红,但真懂盘一个真作品的人却欠奉?
Sir犹记得郭德纲当年那《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那叫一个苦中做的乐,令人听得酣畅淋漓。
有人说,相声就是相声,本质轻松,就不是喜剧。
可郭德纲红的东西,有着喜剧的底色,你怎么说呢。
有世态的炎凉,有生存的自嘲,有瞧不上人间造孽钱的创作态度,也产生了江东父老能容我的:
“容”。
说到这儿,Sir问一句:
哪怕被郭班主各种看好,眉来眼去的小岳岳。

哪怕连年轻时的窘迫经历,两人都有类似之处。
可……小岳岳的代表作是啥?五环之歌?
郭麒麟的代表作是啥?《庆余年》?
张云雷的代表作又是啥?《探清水河》?
它们是一个梗、一部影视剧、一首经典小曲,但都不是相声本身。
没一个技惊四座的好作品,又拿什么长期饭票。
郭班主当然也是“审时度势”的人,流量倒逼之下他也犹豫。
再加上德云社不止是一块招牌,更是一块“地段、地段、地段”的商业地皮。
于是,在“流量、流量、流量”的这一整套玩法下。
《斗笑社》很积极地露头了。
“偶像”和“演员”的界限,也顺势慢慢地暧昧不清。

不分这么细致,是挺好。
Sir其实也不是相声的原教旨主义者,不觉得相声演员,就必须在一条老的、慢的、旧的传播平台上耗死。
当年德云社能火起来,多少也是乘了互联网的东风。
而今综艺搭台,相声唱戏,没什么问题。
只是相声唱的戏,明显有肉无骨。
你看看这些肉:
第一期,郭德纲给岳云鹏一个大扇子,上写“如我亲临”。说是给岳云鹏的尚方宝剑,让他帮忙行使师父的大权。
这是在暗示“一哥”比赛的严肃性。
“亲我”这两字,岳云鹏倒是玩开了,各种恶作剧,各种综艺梗。
可相声拖了后腿,“一哥”的严肃性直接降格,变成了谁也不突出,大哥都别说二哥。

第二期,寻找金手指。
德云社内部传闻,只要老郭觉得谁能成器,就把谁叫进书房,一出来就能成。
岳云鹏、郭麒麟、孟鹤堂都进过,于是有了“金手指”一说。
综艺,继续玩这个。
这次,老郭把金手指的名额,内定给了秦霄贤。
饭桌上又是教规矩,又是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