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在帕米高原之上,于一个塔吉克族人家里所吃到的牦牛肉手抓饭。一锅饭里,几块牦牛肉块,奇特的香气隔着锅盖就能扑鼻而来。

但不论是在沙雅县还是在帕米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家里,所有的抓饭中都有少不了那两个“灵魂角色、精髓之物”。

皮芽子,实际上就是洋葱。但在新疆,皮芽子比“洋葱”名气更大,但在做好的抓饭中,皮芽子却完全不见了踪影——在羊肉、大米、黄萝卜、清油、羊油的交汇中,皮芽子融化殆尽,唯余灵魂的风味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在新疆人眼里,皮芽子是万物皆可配。吃羊肉、吃凉菜、吃炒菜……不论吃啥,都少不了皮芽子,它的辛辣,香甜,有一半泼辣,一半柔和,不仅防癌、护心脑血管,补钙健骨,还能降糖、降胆固醇,因此深得新疆人的钟爱。
此等“人间尤物”,一定要配得上等美食,抓饭就是其一。

而在抓饭里,作为新疆特有的黄萝卜,它与皮芽子的地位不分上下。 但由于黄萝卜的产量太少,一般情况下会以胡萝卜替代。可若吃到有黄萝卜的抓饭,一定不要控制饭量哦。在那油亮生辉的外表下,藏着可口味香。

虽说今天的“抓饭”一般使用筷子、勺子,但在古老的风俗里,享用抓饭的仪式感是非常强烈的。依照新疆人的传统习俗,会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

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净手,并递上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几盘“抓饭”便就隆重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