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级资金管理模式
司库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在我们国内也是逐步演进而来,司库的管理模式经历过分级资金管理到统一集中管理这一过程。90年代甚至更早,受限与于数据没有集中,很多全国性银行是采取分级资金管理模式。
一家银行由总行和下设的若干家分行组成,分行下辖有支行,甚至更小的经营单位。分级资金管理模式就是每家支行都吸收存款,相应的头寸反映在分行的资金池。分行首先做资产的运用,比如信贷和投资等等。在此过程中,分行通过支行吸收的这些资金如果还有盈余,就可以运用到当地的同业或资金市场;如果不足,则可以从当地或全国性银行间市场拆入来平衡头寸;如果还有不足,就需要和总行资金部门(总行资金池)之间进行上拆下借的内部资金交易。
对于总行而言,获得了分行上拆下借净头寸,需要考虑自身的运用。首先,需要代表全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其次,如果有多余资金会做一些债券、票据、同业方面的投资或融资。同业总行也会面临资金不足或富余的情况,需要在同业或货币市场进行拆入或拆出的交易。
这种分级资金管理的模式是逐级平衡资金头寸的,资金缺口至少要通过两级以上的内部资金拆借来调节的,时效比较低,信息不对称也容易在市场上形成套利。在此种模式下,难以有效管理全行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两级平衡各自为战,甚至在同一时间分行与分行之间、分行与总行之间,资金应用和融资方向甚至相反,资金效率难以提高。业绩衡量也只能通过损益表初分到分行,全行内部缺乏统一标尺。
(四)统一资金管理模式
后来,商业银行认识到分级资金管理模式的缺陷,现在绝大多数银行过渡到统一资金管理模式。
每家支行吸收的资金统一集中到分行,分行只是名义记账单位,每一笔资金来源(存款)最终都是通过总行的司库通过FTP来进行收购,每一笔资产运用(贷款或投资)也是通过FTP将成本转嫁给分行。司库通过FTP这个工具进行核算与计价,统一平衡资金头寸,集中管理全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所有的资金都买断,所有的资产都给一定的成本,业绩衡量可以到交易层面、产品、分支行、客户经理等维度,此种做法也是未来全行做业绩归因的起点。
FPT定价构成
(一)FTP价格的构成
FTP定价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FTP基准曲线价格,另一个部分是一系列调节项。
FTP基准曲线以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为基础,通过选择相应市场价格构建曲线,整个曲线反映了银行在相应期限上在市场的实际融资成本,及时反映市场收益水平。如果一笔存款不去吸收,其机会成本就要在金融市场上去融资。
按照市场价格的真实性及可交易性原则,银行在不同阶段、不同期限,FTP的基准曲线主要从同业拆借、回购市场、存放市场、存单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构建短、中、长端基准收益率曲线。可以说,FTP基准曲线即为同业资金FTP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