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出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做出柜)

常驻编辑 生活妙招 2022-03-09
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宗教信仰、认知偏见与家庭期待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某些宗教机构对同性恋明确抱有敌意,但是宗教信仰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父母对同性恋子女的态度仍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下面的个案提供初步的参照: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四、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同志这方面的事情,都是一心一意读书的人。进大学之后才觉得自己应该会喜欢男的。但在上小学时我也喜欢过女的,我喜欢我们班长。我是1986年(生) 的,2008年的时候出柜,跟很多人一样,也是被迫出柜。我是基督徒,母亲也是基督徒。我怎么让母亲知道(性取向)的呢? 因为母亲让我去温州一个教会学校读神学,刚进这个学校没多久,我感觉作为一个同志内心蛮压抑的,特别痛苦,没有人能够理解,没有朋友。跟其他人一起聚会、闲聊,他们会说:“我们都找女朋友了,你为什么不找啊? ”有时候跟他们没有话可以聊。当时我想教会里的都是兄弟姐妹,跟他们讲(自己的性取向) 可能会帮助你,所以我就把我的事跟他们讲了。但是他们听了之后觉得挺惊讶的,说你长得挺阳光的,怎么会是那样的人? 没过多久,他们就把我的事情跟教会学校的老师讲了。老师知道这个事情之后,觉得我不能继续留在学校读书。他们叫我母亲把我接回去。这正是08 年的时候,我在家里很痛苦的一段时间,半年多时间都没有出去过。……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首先他们觉得这(同性恋) 是不可接受的; 然后,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在学校里面很不好。在我回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们再也没有理我,完全断绝了关系。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Andrew和他母亲都是基督徒,他母亲对自己儿子被动出柜(由教会学校泄密) 的反应和其他无宗教信仰者相类似:第一反应是自责,认为是自己和家庭原因(父母离异、儿童期缺乏爱)导致儿子成为同性恋者。和很多其他母亲一样,Andrew的母亲回避了儿子的性取向,而要求他结婚生子。许多父母对同性恋现象缺乏认识,在他们的观念中“同性恋”这种性取向是不存在的。当他们突然面对自己的同性恋子女时,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文化休克”。类似于子女从尽孝角度替父母换位思考,父母更多地从同性恋子女的将来考虑,他们觉得这条道路在社会上不容易走(好像它可以选择) ,而面对这种“节外生枝”又实在很无奈。比较典型如一位男同性恋者的母亲讲述道: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年前他就跟我谈过这个问题,我也去找过心理专家、跑过些医院,我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我还是存在幻想: 等过两年他会好一点。在前一两天,他又在电话里跟我谈起这个问题,当时我们俩人都弄得不是很愉快……他1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们俩相依为命,说实在的,作为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不想出现这种情况。那个时候我不懂这些问题,也没考虑过这些问题,我期盼着某一天他碰到合适的女孩子,两个人走到一起的话或许会好起来。现在真的, 说我心里不想、不伤心是不可能的。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许多农村家长将同性恋视为一种可以医治的疾病,这种情况下子女的出柜不是展示一种身份和性取向类别, 而是暴露一种 “病态”。父母的反应不是愤怒、责难和拒绝等一系列抵抗行为,相反,他们会与子女一道积极寻医求治,帮助子女做回 “正常人”。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同性恋者的父亲如此讲道: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我们国家认为所谓的同性恋是有害的。弄得不好,别人认为你这孩子是怎么怎么地,所以心里有些顾虑。在社会上都认为这种人做些下流、流氓的一些事儿,在过去老的印象里有这些。……我的孩子经过那个治疗之后,开始几天精神上有些乱,现在稍微好点,(因为) 时间一长精神病药不起作用了。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1As拜客生活常识网

同性恋被认为是“有害的”、是“下流、流氓的一些事儿”,同时它又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诊治的心理疾病,家长的观念中被灌输了各种陈腐偏见。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面对的“同性恋”并不是遥远、陌生的抽象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子女,他们朝夕相处,彼此太了解了。因此,父母开始怀疑:这个“同性恋”怎么会是那个“同性恋”呢? 他们的刻板印象无法得到印证。“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人父母的最真切的内心表达。农村家长的朴实、真诚和毫无功利意识,他们会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无知与偏见,而这些无知与偏见正是社会造成的。今天,城市的家长们可能很少再会那么固执地为同性恋子女寻医问药,即使他们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大多只是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即 “同性恋是否真的不可治?”这也是家长自我接受的过程。父母相信自己的子女,从而认识到 “性取向不是坏的”,所以家庭出柜对提高同性恋者的社会可见度十分重要。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