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为班固受诏而作。强调帝王正统,缺乏《史记》的批判精神,对历代帝王也多粉饰之词。
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它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其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代表作家有:
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扬雄,代表作《甘泉》、《河东》、《羽猎》。司马相如、扬雄合称“扬马”。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等。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是他的代表作。
刘安,封淮南王。他和众门客著成作品《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
建安文学:指汉末至魏初以汉献帝建安时期为中心阶段的文学。
“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 《白马篇》、《洛神赋》;曹丕 《燕歌行》。
“建安七子”:汉末与魏时期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魏正始年间常聚在山阳县竹林之下。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后人因为推重陈寿的史学与文笔,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代表作还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谢灵运,东晋末年与南朝宋代初年的文学家,诗人,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有《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出于其中。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的作者。《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
刘义庆,南朝宋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轶事小说)。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乐府”在文学史上有三个概念: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后来把这个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后世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宋、元、明时期的词、散曲和戏剧,因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
《玉台新咏》是南朝徐陵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四、唐代
古体诗也称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唐初四杰”。
王勃,字子安,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