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天水市西南)人,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殁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世,终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赵充国作战非常勇猛,汉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被匈奴围困。汉军已经好几日没有食物了,死伤的士兵非常多,面对危险的境况,赵充国与壮士一百余人突破匈奴包围,李广利引兵跟随,解决了这次危机。这次突围,赵充国身上的伤口有二十余处,李广利把这些情况上报给了汉武帝,武帝亲自看了赵充国满身的伤口,感叹良久,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羌反叛,西汉出军不利,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余岁,宣帝觉得太老了,不能将军出击,便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赵充国谁可以代替他为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能比得上老臣的了。”宣帝又问他:“觉得羌虏情势如何,需要多少人马?”赵充国回答道:“百闻不如一见,兵势难以猜测,臣到金城观测情势之后,再给您汇报方略。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宣帝笑曰:“诺。”赵充国到金城(今兰州西北)后,恩威并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董卓,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年轻时曾经游羌人生活的地方,与羌人豪帅相结好。后归耕于野,诸羌人豪帅有来跟随董卓的,董卓便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牛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董卓力量非常大,有两个箭筒,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开弓,羌胡都很害怕他。在跟随张奂出击叛羌的战争中立了战功,朝廷赏赐了九千匹缣,董卓认为胜利是大家的功劳,所以把缣都分给了士卒,给自己没有留。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