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以僧性音参学有得,俾往住持丈室……及圆寂归宗,复命其徒建塔于此”为依据,将此塔判断为迦陵禅师舍利塔。但近来有考证,迦陵禅师舍利塔其实在大觉寺南塔院之内,并非此塔,且塔旁松柏树龄皆在五六百年以上,认为此塔或为元末明初之遗存。
白塔之后为一方形水池,称为龙潭,清水院、灵泉寺之旧名皆从此潭汇聚的泉水而来。潭边设芍纹汉白玉浮雕栏杆,据考证为金代遗存。从旧影看,龙潭东侧栏杆旧已缺失,现为新补。
龙潭水中有一笔架形山石,三峰峙立,每个峰底均凿有洞穴,泉水从龙口喷射而出,穿过笔架山激起水花,可形成“喷泉射窦”的景观,但此景观已多年未见。且如今的笔架山明显较龙口太近,复原得不大得当。
龙潭之后依山筑二层楼阁,是为重修的龙王堂。从旧影看,龙王堂上下层皆有匾额,下层依稀可辨为“香云法雨”,依旧时笔记,此匾为慈禧亲笔,如今不知流落何处。
龙王堂南侧,山石垒叠,树木葱茏,中有一亭。乾隆曾为此亭赋诗云:“山水之趣此领要,付与山僧阅小年”,此亭因名领要亭。
亭之匾额已失,亭前有一石狮,辽代旧物,虽有残缺,神采依然。
亭边有画者正在写生,喵星人在树荫中自在玩耍。
涧响琴清之憩云轩
从领要亭往下,是为大觉寺之南路。原是雍乾时的行宫精舍。与中堂佛堂相比,又是一番特别的闲雅营造。
清道光时名臣完颜麟庆,晚年曾在大觉寺闲游,所出《鸿雪因缘图记》详细记载寺中诸多景物,并绘“大觉卧游”图,图中近景精舍即是憩云轩,远处白塔、龙王堂、领要亭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