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小红书还可以根据用户其他消费喜好标签,结合其在文旅板块的消费数据,提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营销全案。这一项,刚好对应了新注册公司经营范围中的“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而且,相较于其他方向来说,这项产品更轻且更“互联网”。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虽然小红书是刚刚在旅游板块下场然后寻求变现,但是此前却已经有一些社交平台早早进场。有人乘兴而至,败兴而归;也有人小心前行,终有收成。对于小红书而言,这些“前辈”身上的一些前车之鉴值得重视。
01 强化平台的自净能力
因为用户基数的日益壮大,平台管理权威受到挑战,乱象的发生难以避免,这已经成为每个平台在商业化发展路上必经的阶段。小红书此前也曾发生过此类情况,为此其先后开展了多轮虚假种草治理,封禁的文旅品牌名单中就包括了安隅酒店。
因此,这就要求平台的管理要能走在用户前面,强化平台的自净能力,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这些问题出现的频次。对于小红书而言,真实的种草笔记是帮助其新增用户的利器,同样那些隐性广告却很有可能将用户从平台劝退。所以小红书需要平衡个性化推荐与规模商业间的关系,在种草的同时也要坚守真实的商业价值命门。
02 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
此前,社交平台涉及跨界文旅行业时,有人戏称其是为OTA“打工”。因为这些平台拥有的只是流量,但是对于如何才能成为旅游消费决策的新入口并不知晓。好内容之外,好POI(泛指景区景点),好商品、好服务缺一不可。此前,在提及小红书跨界文旅板块时,同样通过内容实现种草并交易文旅产品的马蜂窝,常会被提及。但是要知道马蜂窝是在2015年从内容社区向“内容+交易”转型,以酒店领域为起始点,一步一个脚印才逐步拓展到全品类。
过去几年,文旅行业不乏短时间内爆火的现象级事件。但是关注度淡去之后,这些文旅项目又回到了往日的寂寥。万事无捷径,尤其是社交平台想要在文旅行业实现“种草-拔草”,然后走出内容社区自有的文旅发展之路,并非易事。所以在此之前,保持对文旅行业应有的敬畏之心,谨慎前行才是必需的姿态。
03 持续衍生的文旅新风尚
如上文所提,小红书之所以让文旅行业对其刮目相看,除了用户之外,关键点在于优质内容下不断衍生的文旅消费新风尚。这些新风尚,为文旅行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消费风口。而且一些快消和文旅决策人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刷小红书,看到好东西就会转给公司负责创新板块的负责人。所以小红书已经不仅仅是年轻人无聊消遣时的集聚地,还成为了品牌潮流的风向标。
相较于自行推出更新奇的文旅产品,挖掘年轻人的小众爱好然后为其提供发展沃土,这也是小红书的重要优势之一。而不仅仅是在中国找寻“小圣托里尼”、“小京都”以及“小奈良”。据小红书笔记统计,中国至少有63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以及59个城市拥有“小奈良”。 显然,相较之下,在本土市场自行生长壮大的文旅消费新风尚,生命力更旺盛,露营就是最好的案例。
之前,曾有人说,小红书只是把旅游视作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并没有下定决心去搭建旅游交易平台。但是从成立公司这个动作来看,小红书清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想要搞好文旅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关系的决心。至于未来小红书旅游企业究竟会选择往哪里走?怎么走?能走多远?只有时间和年轻人的选择才能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