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瑞刚 康磊)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推行了“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农旅融合型、区域合作型”五种模式,以林麝、花椒为重点,以苹果、中蜂、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为补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不断深化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旅融合发展等产业延展,多渠道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产业带动型。通过自主经营、承包租赁、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林麝养殖、大红袍花椒、高山冷凉蔬菜、道地中药材、中蜂养殖、苗木花卉等基地建设,做强特色产业。黄牛铺镇三岔河村将产、学、研、游、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种植品种含盖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十多个品种,并与陕西理工大学合作组建菌种实验室1个,建成食用菌加工厂1座,大棚累计达到200座,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200万袋以上,同时建成储存能力1900立方米冷库12座,实现了食用菌接种、加工、种植、储藏、销售一体化,形成了享誉周边“秦岭高山菌谷”品牌。

资源开发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水、林、路等自然风景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乡土资源、闲置集体资产,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联合开发、对外承包、资源入股等形式获取收入。平木镇白蟒寺村党支部为了盘活白蟒寺村三组黑缺梁闲置土地,招商引资凤县智慧智能农业化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800万元,分期开发建设集农业种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民宿康养于一体的白蟒寺黑缺梁农旅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园,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100人,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5万元。

服务创收型。鼓励引导将乡村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资金和政府购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项目,优先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坪坎镇银母寺村党支部主动与辖区工矿企业“联姻”,为辖区内5家矿山企业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劳务队,承包企业一些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等工程,获取收入。目前村集体共收取垃圾购买清运服务费22.5万元,劳务队承揽工程收入12.8万元。今年底,银母寺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

农旅融合型。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围绕休闲康养,发展农业观光、果品采摘、特色民宿、休闲垂钓等项目,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红花铺镇永生村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品牌优势,围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党支部牵头成立永生村旅游开发建设公司,争取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长寿街旅游综合开发,建成开心农场、休闲垂钓中心、健身步道等项目,今年依托成熟的乡村旅游市场,新建帐篷营地、生态鱼塘、蔬果采摘园,引入高端民宿,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承载力,打造出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养生福地。目前,全村特色农家乐、农家客栈达到15户,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80余人,集体经济收入位居全县“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