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作为西府人我来回答一个问题。
第一,臊子面要好吃,一定要味道鲜美,其中臊子是精髓,就拿我家来说我爸每年会花费近半天时间做臊子,这个臊子要做好有两点,一是要控制好火候,二是要在对的时间放入好的佐料,其中醋和辣子一定要选择上乘的,这一点很影响臊子的卖相。
西府人的臊子面又被称为酸汤面,也就是说臊子面的汤稍微酸一点,还有就是面上的飘花也很讲究,一般都是葱和蒜苗,当然还有摊的鸡蛋切成小三角等用来增加臊子面的卖相。
第二,面一定要筋道,比如我家里我爸都会给我们亲自压面,所以这个面也是保证吃的一个口感,最后就是我们这边的臊子面一定是碗小面少, 所以我们这里的臊子面很多朋友来了都能吃个十碗八碗的,就比如上次我一同事户县的,我不是吹牛,来我们家一定要吃我妈做的臊子面,吃完赞不绝口。
当然户县的臊子面我也吃过,我说两点我不太喜欢的,第一,就是面太多,这样导致臊子面的味道入口就淡了点,第二,就是汤竟然直接给你端上来了,这在冬天吃的话随着汤的温度下去,臊子油都快坨了。
你爱吃岐山臊子面,他爱吃户县臊子面,重口难调,各有所好。
我觉得户县臊子面好吃些,在外地吃过岐山臊子面(没在岐山当地吃过),味道不好,可能是不正宗的缘故!
当地农村,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会上臊子面,没臊子面就没招待好乡党,有一生三碗臊子面的说法,满月、结婚、去世。
岐山臊子面,汤头是红色的,一碗红,面条偏细一些;
熬臊子,除了大料以外,快熟的时候要撒辣椒面,边搅边撒,使辣椒面和油充分融合,熬出来的臊子是红油的。
臊子面的臊子汤是红的,酸辣味;
户县臊子面,汤头飘了韭菜、蒜苗末,一碗翠绿,用的是韭叶宽的面条;
临县周至、蓝田的臊子面都是这种吃法。
一碗面,一碗臊子面汤头,吃的时候捞一筷子面再汤里摆一下吃,也叫摆汤面。
熬臊子,除了大料以外、只放一些辣椒段,加些大王镇的醋去腻,臊子不红也不辣。
臊子汤,鲜香口味,最后出锅前才放蒜苗末和韭菜末(梢子菜、漂菜),如果早放,醋会使绿菜变黄,就不会满碗翠绿。
户县臊子面,可以自己给碗里加油泼辣子,关中人吃面爱吃辣椒,但吃臊子面,很多人不放辣子,就是因为辣味会盖住原本的鲜香味,反倒不美。
共同点是做臊子汤头时,都会加:木耳、黄花、豆腐,姜、葱、蒜苗、韭菜末等,但岐山臊子面还会加胡萝卜丁、鸡蛋皮切小片。
户县农家过事,熬一大锅臊子肉,用臊子肉加水做臊子面汤头
大锅煮面,捞到大盆里,摆上桌
捞面,浇臊子汤,面少汤多,开吃
作为一个老陕说个实话,岐山臊子面和户县臊子面都是我的最爱,不同口味不同感觉,臊子汤因人而异,岐山臊子面以前是大刀铡面,口感非常好,酸辣香,薄筋光,油煎汪是特色,九十年代初曾经在岐山拍摄过,一口气吃过三十碗,户县的臊子面其实和摆汤面属于兄弟俩,臊子汤一样,吃法不一样,户县的臊子面汤味厚纯,以黄花木耳豆角蛋皮豆腐为主要配菜,喜辣喜酸均可,但是原味臊子汤最佳,户县臊子面基本都是手擀面,口感非常好,总之不论是岐山臊子面还是户县臊子面都是我的最爱[爱慕][爱慕][捂脸][捂脸]
户县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不差上下,按个人口味我喜欢户县臊子面。其中臊子是由肉丁、黄花菜丁、豆腐丁、木耳定、胡罗卜丁、韭菜段基本构成,缺一不可,不然就调不出臊子面的基本味道。肉是将肥肉和瘦肉分开了加工,先将切成丁的肥肉炒出油后倒入醋熬制,基本熟时在放入瘦肉丁一起熬制,肉臊子熬好后倒入水(开水),同时将切好豆腐、木耳、黄花菜、胡萝卜倒入肉臊子汤中熬制一会调味,最后放韭菜,这户县臊子面的臊子就成了。将煮出的人工擀面盛到大碗后再浇上这臊子,哦!我都流口水了!好吃啊!面筋道也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