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鲜花电商日子最难熬
表面上看三大流派,专业的鲜花电商在互联网上卖花,应该更有优势,可实际上,这些平台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早在2015年,专业的鲜花电商,曾迎来一波融资高潮。花点时间、花集网、爱尚鲜花等企业都在此期间崛起。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鲜花电商行业发生了17笔融资,2016年的融资次数也多达15笔。
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赛道,潮水涌来快,退去得更快。2018年之后,鲜花电商就沉寂下去,再鲜有大动作传出,更多的消息是赛道玩家或转身、或离场。
直至2021年2月,鲜花电商的头部品牌“花点时间”宣布完成C1轮亿元融资,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丝暖意。根据公开报道显示,“花点时间”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持续建设供应链、赋能新零售花店、加强产业互联网信息化及高端人才引进等。
令人想不到的是,“花点时间”引以为傲的供应链建设,很快迎来了啪啪打脸。三个月后,“花点时间”登陆罗永浩直播间,为5.20销售造势。原本一场势能传播,却遭遇严重翻车——5月19日起,收到鲜花的大量用户在微博投诉,他们收到鲜花礼盒时花瓣已经枯萎或腐烂,并且存在未按约定时间送达等问题。
罗永浩也加入了向“花点时间”讨说法的阵营中,怒称:“花点时间居然还在担心‘品牌影响’,可笑,有胆量发几千份烂花,还害怕‘品牌影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郑州一从事20多年鲜花生意的李女士认为并不奇怪。她告诉陆玖财经,鲜花电商所谓的基地和合作种植,其实就是订单采购。她根据经验推测,短时间涌入的大量订单,可能超出“花点时间”的供应链承载能力,用了其他基地的鲜花或临时雇佣的工人,脱离了品质掌控。
而根据黑猫投诉、“花点时间”京东店等平台显示,即使在平常,“花点时间”因质量方面引起的投诉,也不在少数。
“花点时间”作为赛道头部选手,其遭遇颇具行业警示意义。“我并不看好鲜花电商的未来。”李女士直言不讳,鲜花电商想要做全链条供应链,需要在上游和终端都自建冷链生态,和市场化的鲜花供应链的灵活性比起来没有优势,且时长会因为花材的涨价而相应推迟承诺送到鲜花的时间。
专业的为啥干不过兼职的?
按理说,作为专业的鲜花电商,供应链应该是其商业模式的底层优势,为何如此多的鲜花电商投入甚大,却无法完成品质把控?
与美团这些平台型企业相比,鲜花电商实际对垒的是线下触电的实体门店,在供应链的把控和灵活性上,企业化运作的鲜花电商面临“船大难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