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呢?这里面儿有多种民间的解释,这第一种解释就是,有人说是因为北京的水质太硬,碱味儿大,口感上总结就是硬、涩、咸、苦。再好的茶,用这种水泡出来都成了香低味淡、品质欠佳的“废茶”了。唯独茉莉花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浓郁的茉莉花香,不仅能掩盖水质不良的问题,还能凸显茶香,并且还能将茶叶中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从而减弱涩感,让茶味儿变得更加醇厚。这口味问题一解决,北京人骨子里“爱茶”的隐性因子,逐渐显露出来。久而久之,北京人就养成了喝茉莉花茶的习惯。这其它几种解释就是,网上流传的,像什么有关“效仿大运河南端的苏州、扬州人的生活风尚”,或者是“茉莉花辛热、去寒积,适合北京寒冷的冬天饮用”,等等这些说法。不过那种解释,都从侧面儿说明了茉莉花茶在北京大受欢迎的程度。在当时,就连那些帝王皇家、达官贵人也“拜倒”于它的香气之下。据传在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京城周边的百姓跟风,这种习惯也就流传下来。
尽管我国的茶叶品种很多,但北京人唯独钟爱喝这花茶里面儿的茉莉花茶。由于它气味芬芳,故此也被老北京人称为“香片”。其实大多数北京人喝起茶来,甭管经济条件如何,总能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茶文化来。只要有口饭吃,怎么着都都得弄壶“高末儿”喝喝。这所谓的高末儿,亦称高碎儿,也有人叫他茶芯儿、满天星。它是旧时老北京所特有的一种茶叶,也是茉莉花茶的一种。它其实就是茶叶店筛茶时,所筛出来的茉莉花茶的碎末儿,然后把这些茶叶末收集起来,再进行重新配置而成的一种茶叶。而关于怎么配置的问题,每个茶庄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点。它虽然是茶叶的碎末子,但也有高下之分。比较好的高末儿,基本上全是芽头和茶心,可以说是,它集合了各种花茶中的精华,因而它的味道也是一种复合的味道。较次一点儿的高末儿,除了很多的家庭喜欢喝这一口外,很多的餐馆,或者公共场所,也把它作为招待用茶。就连最最后面剩余的,已经没有形状的,像土一样的碎茶渣儿,也有个名字叫“茶土”,多用来煮茶叶蛋。高末儿的外形的确不好看,一般的人不可能买,讲究一点的茶友也不喝,但就是这种鸡肋般的存在,却是旧时贫困人民极好的饮品。早年间,最贵的花茶,一块钱一两,一般人喝两毛钱、三毛钱一两的。在旧时老北京里,并不都是达官贵人,还有很多做苦力的穷人。这些穷人买不起好茶,但又偏爱喝茶,还想喝点好的,因而会到茶叶店里买这种茉莉高末儿来喝。一来这样的茶叶便宜,实惠,味儿正。二是可以解馋。虽然它是一些残次品,难登大雅之堂,但茶仍然是好茶,只不过失了形而已。放在茶壶里冲泡,香味也丝毫不逊色,反而比整茶更激烈饱满。喝到嘴里,也是茶有茶味儿,花有花香,回味甘甜。简直就是物美价廉中的极品,虽然上不得台面,但根儿上还是非常正的。当然了,这高末儿也有个弱点,就是不耐泡,一般喜欢喝它的人,都是不断地往壶里续茶,用老北京的话来形容就是:一泡香道五脏六腑,二泡香气明显淡了许多,三泡基本没什么茶味儿了。因此为了出味道,泡茶的量就必须更足,那是边喝边加。喝到最后,往往是杯子里茶叶比水还要多。这茉莉高末儿还有个好玩的名字叫做:随壶净。意思是说茶叶末儿太碎了,壶里剩下的茶叶根儿,是一边喝一边跟着茶水流出了茶壶,这样这壶也就干净了,从而省了洗茶壶的麻烦。有人说喝高末儿能上瘾,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道理就在于,它集合了各种茉莉花茶中的精华。旧时,一般的人家都喝,有些中等人家也喝,即使招待客人也会选用它。那时的高末儿也并不好买,也常常缺货,甚至有人买了它后,还会到处去“显摆”。 如今,这种高末儿茶,一些茶庄仍有在出售,而购买的人也还是络绎不绝,因为它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和说不完的回忆。这高碎茶,虽然不是名动天下的好茶,但它却是历史的产物,记录着当时的那个时代。